大豫讲坛网 宣讲在线 大众话题 2018年

第十讲:脱真贫 真脱贫

时间:2019-04-12   来源:大豫讲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打响了反贫困斗争的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脱贫攻坚的目标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强调,即“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脱贫决心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要想打好脱贫攻坚战这一仗,既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又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全国上下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青山不放松,向贫困发起总攻势。

  1.脱贫要求高任务重

  贫困一直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总书记再次表明态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2.脱贫困难多时间紧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将近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这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总人口,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但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倾向性问题不断显现,脱贫面临重重困难。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

  3.稳定脱贫难度大

  由于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不足,虽经过扶持得以脱贫,但多数贫困对象抗病抗灾能力较弱,稍遇天灾人祸就可能立即返贫,因此,巩固扶贫成果十分不易。在少数贫困山区、边远特困地区,由于自然资源匮乏,公共基础设施较差,自身抵御灾害能力弱,更易造成大规模返贫,返贫率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两度脱贫又两度返贫现象。

  二、全民动员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致富工作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发动党委、政府、群众、社会各方力量,合力攻坚,形成大扶贫格局。同时要领导挂帅、干部靠前,精准发力,通力配合。

  1.全员上阵合力攻坚

  “人心齐,泰山移。”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任务十分艰巨,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各方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党中央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提出强化“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级干部的脱贫责任,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

  2.领导靠前压实责任

  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最大的政治优势。中央提出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不仅强调“一把手”的领导责任,还包括组织、落实、督促等责任。省委书记、市委书记、县委书记、镇(乡)书记和村支书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形成上下贯通、责任到底、合力攻坚的责任落实体系。

  3.政策支撑因地制宜

  中央对贫困群众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出台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227个,形成政策合力,发挥叠加效应。丰富完善中央和地方“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内容涉及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资产收益扶贫等,瞄准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三、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打好攻坚战。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都致力于摸清底数、找准“穷根”、明确靶向,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确保脱贫精准有效。

  1.精准识别脱真贫

  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2014年实现了数据全国并网,基本摸清了我国贫困人口的分布、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信息。经过2015年至2016年的建档立卡“回头看”,2017年组织各地完善动态管理,我国贫困数据第一次实现了精准到户到人,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提供了数据支撑,扣好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粒扣子”。

  为精准掌握扶贫第一手资料,扶贫队伍深入贫困区域实地调研,走得勤、问得频、见得广,逐村逐户了解核实农户基本情况,摸清贫困人口数量、找准致贫原因、了解脱贫需求。在准确掌握贫困信息基础上,严格按照建档立卡工作要求,逐户、逐村、逐县登记造册,将扶贫对象的详细情况录入信息系统,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县有档”,构建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确保应扶尽扶,有进有出。

  2.精准发力真脱贫

  因地制宜、因人施策,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找准“穷根”瞄准“靶向”,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做到因人因村施策,因贫困原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到位,确保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到每一村、每一户、每一人。

  具体来讲,主要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让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通过自身努力过上好日子,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让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改善生活,脱贫一批;依托重点生态区建设,为贫困人口提供护林员等就业岗位,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防止因学致贫和因贫辍学,脱贫一批;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兜底保障,脱贫一批。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注重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

  3.精准退出摘贫帽

  完善贫困退出机制,解决好“怎么退”的问题。2016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明确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退出机制。贫困人口退出以收入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为标准。贫困村和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标准,并需通过层层公示公告。

  任重而道远,路明志更坚。精准脱贫既是扶贫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唯有迎难而上、稳扎稳打,举全党、全国之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撰稿:济源市委党校 白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