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宣讲在线 大众话题 2018年

第四讲: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时间:2019-04-18   来源:大豫讲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建设也要提升至更高层面,肩负起更多历史使命。新时代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一、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更坚定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更加需要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既是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对精神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历史任务中特殊重要地位的理论自觉,也是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性部署。要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与价值观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更加需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两轮驱动、双翼共振,高举精神旗帜、传承精神基因、强化精神纽带,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2.“二为”“双百”持续推动

  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强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精神文化局面。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指明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正确道路,成为党和国家文艺发展的基本方针。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是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的体现, 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指针,是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发展的指南,必将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文化双创”释放动能

  延续中华文化血脉并从历史传统中获取精神滋养,唯一的选择是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文化双创”与我们倡导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原则一脉相承,同时又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作出了新概括,是我们正确对待传承与创新、处理守与变的科学指南。推动“文化双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中国人的精神力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为今人所取、为今人所用。

  二、肩负新使命,文化建设显实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文化建设担负着凝聚民族复兴之魂的历史重任。

  1.文化改革持续深化

  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不断深化,加快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要积极打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让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各领域的繁荣发展,不仅构建起良好的文化生态,更让百姓在文化上“富起来”,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文艺精品异彩纷呈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艺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势头,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涌现出大批反映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精品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不断攀登新的文艺高峰,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新时代,已经成为中国文艺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

  3.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齐头并进

  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文化的魅力是无限的。我国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不断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补齐文化民生短板,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三馆一站”(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及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基本实现了“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需求,就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切实破解文化发展难题,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三、再铸新辉煌,文化强国展风采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文化强国需要提升至更高层面,文化发展需要再铸新辉煌。

  1.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注意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坚守传统阵地,拓展新兴阵地,加快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建设。要在全社会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全社会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上把全体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改革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价值观彰显一个民族的品格,蕴含一个国家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党中央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需要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

  3.精神文明建设引领社会风尚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重中之重是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和宣传阐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更加清朗的社会风气。

  撰稿:河南省社科院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