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河南实践 中原新论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一以贯之

时间:2019-08-13   来源:光明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考验着我们的政治立场,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品质,始终是领导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一个重要体现。”这段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报告中,毛泽东批判了党内的主观主义,并用一副对联为主观主义画像:“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报告主张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灵魂,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始终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回顾我们党98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党内,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状况总体是好的。”同时强调,在党员干部中有的“一切从本本出发,唯上、唯书、不唯实”;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以至蛮干、瞎干”;有的“为了迎合或满足某种需要,说假话、大话、空话,甚至弄虚造假”;有的“不喜欢听真话、实话,不愿意修正错误、择善而从”。习近平总书记尖锐指出:“凡此种种,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要求,虽然不是主流,但如果不重视、不警惕、不纠正,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大到国家建设,小到个人的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实事求是都是我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法宝。因此,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一以贯之,要做到“明”“正”“敢”“恒”。

  “明”,即明白、清楚,就是要充分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真正把握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让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入脑入心,了然于胸。做到“明”,必须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不能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很容易陷于盲目性、片面性、被动性,也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掌握好认识世界、认识客观规律的思想武器。

  “正”,即纠正、匡正,就是要对照党的思想路线找差距,要扪心自问、深挖思想根源,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自己,使自己能自觉坚持实事求是。做到“正”,就要对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照党的创新理论,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检视自己是否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检视自己是否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检视自己是否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检视自己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检视出来的问题,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认真反思,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明确努力方向,把过去的认识偏差和行动误差彻底纠正过来,把坚持实事求是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敢”,即勇、进取,就是敢于放手做某事,也敢于承担责任。做到“敢”,就要敢于正视现实、坚持真理,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先决条件。不管周围环境怎样变化,不管对个人是否有利,都要有胆略和气魄去坚持真理。

  “恒”,即常、持久,就是谓往复遥远、而心以舟运旋、历久不变。做到“恒”,就要一以贯之地把求真务实精神贯穿于一切实践活动始终。持之以恒是个“慢活”,也是个“力气活”,要求我们坐得住“冷板凳”,不屈服于外部环境的诱惑和压力,真正做到守正创新、力行恒久。

  今天,我们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攻坚时期,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需要我们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