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第一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时间:2019-11-04   来源:光明网

  【高长武:党员干部应深入把握主题教育目标,勇作各方表率】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高长武指出,深入把握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就要认识到这些具体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作风、能力、廉政方面的基本要求。首先,理论学习有收获,解决的是理论武装方面的问题。新时代,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其次,思想政治受洗礼,解决的是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方面的问题。在主题教育中,要深刻查找问题、深挖认识根源,触及灵魂深处、掸去思想灰尘,使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再次,干事创业敢担当,针对的是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方面的问题。面对各种矛盾与困难、风险与挑战,缺乏斗争精神、担当意识,遇事躲着走、绕着行肯定不行,必须干事创业敢担当。第四,为民服务解难题,针对的是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方面的问题。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立场贯穿和体现在各项工作中,出实招、见实效,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后,清正廉洁作表率,针对的是权力观和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党员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行使权力,做清正廉洁的表率。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李正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正华指出,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既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又促进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和政治稳定,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我们的总目标来加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未来,我们仍将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进足: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中共福州市委常委、福清市委书记王进足指出,“一带一路”沿线有不少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不足等多重挑战,必须加快推动绿色发展。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确保“一带一路”项目在经济上和环境保护上都能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地方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分享生态环境治理经验、方法、途径,在降低能源消耗、治理空气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治理水环境、产业及城市转型等方面,以实际行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在具体项目安排、工程建设等领域,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有效提升沿线各国对绿色环保的支持度、参与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彰显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

  摘编自《经济日报》

  【魏际刚:从战略高度加快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际刚认为,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应当放在世界新产业革命大潮中来谋划,从引领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点推进。在继续保持消费互联网领先的同时,中国要发力加快推进工业、服务业、农业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发展。推进工业农业、商贸流通、科教文卫等领域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支持互联网企业、信息通讯技术企业赋能传统产业传统企业;推进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数字化基础设施与“产业大脑”;推进传统产业群体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商业模式,提高生产流通与服务效率,降低生产流通及服务成本,增强市场反应力。支持中小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针对大量企业数字化程度较低的状况,推动其完成数字化“补课”。推动“互联网+智能+农业”“互联网+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流通”“互联网+智能+物流”“互联网+智能+交通”“互联网+智能+健康”“互联网+智能+教育”“互联网+智能+能源”“互联网+智能+文旅”“互联网+智能+应急”“互联网+智能+中小企业”等发展。推动互联网+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集成,助力中国率先迈入万物智联新时代。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崔文佳:爱国青年反击“港独”,体现的是强烈的国家认同】

  崔文佳指出,连日来,全球爱国爱港人士吹响集结号,力挺香港尽早止暴制乱。一片热潮中,爱国青年的表现尤为抢眼。“饭圈女孩”“帝吧网友”等群体在全球各大社交媒体上反击“港独”,澳德英美等地留学生走上街头阐明是非。这群年轻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体现出强烈的国家认同。那么,这一代青年人清晰的、强烈的国家认同从何而来?第一,当代青年生长于“大国时代”,受惠于国家发展的红利。第二,当代青年普遍开眼看世界,而且是平视世界,打小就知道外国的月亮未必比中国的圆。第三,从小启蒙植根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教育是理性认知的基础。而国家认同是国民教育中最核心的内容。国家认同不是人生下来就有的,它既来自于教化熏陶,也来自于现实体认,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作用,这一过程,学校、家庭、社会、政府乃至媒体各有责任。今日香港事态之种种,也再次提醒我们,明确的国家认同和文化归属感对于社会安宁、稳定发展的极端重要。从这一点上说,香港的国民教育有必要深刻反思。

  摘编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