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宣讲在线 大众话题 2019年

第八讲:为民族复兴装上中国“芯”

时间:2019-08-29   来源:大豫讲坛

  中国芯片危机不是突如其来的“黑天鹅”,而是长期存在的“灰犀牛”。“立锥之地布千军”的芯片,方寸之围投射出我们的命门之困。为民族复兴装上中国“芯”成为当前中华儿女最强烈的心声。

  一、无“芯”之痛——往事不堪回首中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这句话道出了数亿人的心声。直面无“芯”之痛,反思中国软肋被击中的个中渊源,是这个时代紧迫的命题。

0

  1.核心技术缺失的国之软肋

  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总体处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处于中低端”的状态。无“芯”必然会“痛”,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关键元器件几乎没有国产,依赖大规模进口。核心技术缺失的国之“软肋”面临极大的困境。

0 (1)

  2.大国精器发展的前瞻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土木、冶金、采矿、地质、水利等工程科技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诸如芯片等精密技术领域,却始终无法跻身世界舞台。近几十年来,我们为此做过很多努力,也出现过几次集成电路的热潮,但是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并没有太大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前瞻性规划和持续专注的投入。

  3.“缺芯少魂”困境的顽瘴痼疾

  1990年8月,中央决定实施“908工程”,然而实施结果却不如人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加坡政府1990年实施的半导体投资,两年时间建成,第三年投入生产,1998年收回所有投资成本。结果的反差需要反思的是机制痼疾。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工程,本身存在思维和身份的冲突,结果是要花更大的力气去厘清这矛盾,远远不能适应芯片产业发展迅速的迭代规律,跟不上国际先进技术的步伐,因而差距越拉越大。

  二、“芯”路历程——雄关漫道真如铁

  如果把半导体芯片产业比作层层叠叠的大楼的话,这个大楼呈金字塔形状,设计位于大楼顶端,成品处于大楼的最底层。中国半导体产业其实也有自己盖大楼的想法,我们曾经多方努力,踏寻多方路径,但却历经坎坷,步履艰难。

0 (2)

  1.学习引进,核心技术望洋兴叹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大量工厂寄希望于通过“市场换技术”实现快速发展,于是开始出国购买技术。然而由于巴黎统筹委员会(以下简称“巴统”)和《瓦森纳协定》的限制,半导体相关的高端设备、技术和元器件全部无法引进,我们只能引进差不多落后三代的技术。

0 (3)

  2.借船出海,并购之旅险象环生

  为迅速改变半导体技术落后的状况,我们鼓励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收购国外公司(技术和人才)借船出海,但实际执行起来却险象环生。视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的美国认为,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投资会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风险,中国的并购已成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关注的重点目标。目前,湖北鑫炎收购Xcerra、福建宏芯收购德国企业Aixtron、华润收购仙童半导体、紫光收购西部数据和美光等多起案件被叫停,并购之旅道阻且长。

  3.自主研发,爬坡过坎荆棘遍布

  芯片行业,专利为王。专利目前已经成为芯片产业自主研发的一堵墙。在现有芯片的成熟体系下,每走一步都会踩上别人的专利,芯片研发对专利的保护简直到了步步为“营”的地步,只要我们一有突破,就会陷入诉讼。绕开别人的专利又是一条荆棘之路,面对专利的制约,中国芯片产业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

  三、“芯”想事成——乘风破浪会有时

  从“芯”出发,踏上未来“芯”征程,需要我们聚合国家意志、协同创新力量,久久为功,才能在残酷的“赛道”上找到自己的定位,最终“芯”想事成。

0 (4)

  1.从“芯”布局,开启“芯”目标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集自然科学、高新技术、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集成电路发展,需要国家战略的总体布局,构成全面发展的合力。

  2.创“芯”之源,绽放“芯”光芒

  创新是芯片行业发展的最强音,实现在芯片领域真正的突破,唯有扭住核心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激活创新潜能,才能补上我们的短板,绽放“芯”的光芒。

0 (5)

  3.育“芯”生态,踏上“芯”征程

  如果说芯片企业是颗种子,那么种子生根发芽需要适宜的气候、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壤。如果能够精心培育出“风调雨顺”的生态,那么芯片产业必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本文摘自《2019年大众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