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专题聚焦

探访中原“红色地图”丨敢为人先铸丰碑——探访新县曹门革命红学旧址暨吴焕先故居

时间:2019-09-19   来源:河南日报

  

  1926年秋,黄麻起义主要领导者和鄂豫皖苏区主要创建者之一、被后人称为“红二十五军军魂”的革命先烈吴焕先,在他的家乡大别山腹地箭厂河一带,串连进步知识青年吴先筹、吴先绪、詹以贤等7人入党后,建立了鄂豫边中心区第一个农村党小组。

  一座山丘,高不过百尺,松柏数十株,拱卫着一座丰碑:鄂豫边中心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1926年秋,黄麻起义主要领导者和鄂豫皖苏区主要创建者之一、被后人称为“红二十五军军魂”的革命先烈吴焕先,在他的家乡大别山腹地箭厂河一带,串连进步知识青年吴先筹、吴先绪、詹以贤等7人入党后,建立了鄂豫边中心区第一个农村党小组,经常聚集在这里的一棵大松树下,商讨怎样扩大党组织、如何开展革命活动。

  ▲曹门革命红学旧址暨吴焕先故居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宏冰 摄

  随后,吴焕先先后发展农民运动先进分子吴先旺、吴维如、吴维英等十余人入党。1927年2月,在党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党支部,吴焕先任书记。

  如今,这里已成为大别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和党内政治文化现场体验点,每年有数万名党员干部来这里“悟初心、践使命”,缅怀先烈丰功伟绩,深植理想信念之根,筑牢对党忠诚之魂。

  紧挨着山丘,宽阔的213省道南北蜿蜒延伸,把河南新县和湖北红安这两个大别山将军县,与外面的世界紧密相连。

  山丘东侧不过百米,国旗迎风招展,花园式的焕先小学内,新建的教学楼、餐厅和教师周转房等,整洁漂亮。

  “每年清明等重要节日,学校都会组织学生集体参观英雄故居,缅怀先烈,传承革命精神。”7月24日,领着我们瞻仰完革命旧址,箭厂河乡竹林村党支部书记吴世德骄傲地说。

  越过公路,穿过小桥,新修的水泥路引我们直达四角曹门村民组,一座红色大理石贴面纪念碑迎面而立,碑上“革命发祥地——四角曹门”一行大字金光闪闪。小村正中,有一幢青砖黑瓦三进四合院,大门开在正中,门头上挂着“吴焕先故居”的匾额。

  “听父辈人讲,曹门革命红学当年就办在吴家的三间祖屋内。”指着故居东边的土坯房,村里83岁的吴昆娥老人回忆说。

  故居西边的一栋石门楼,就是当年成立曹门农民协会的地方。1926年8月,在吴焕先领导下,箭厂河地区第一个农民协会——曹门农民协会成立。1927年,吴焕先又以三堂革命红学为基础,建立了箭厂河地区党领导的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

  据统计,当年这个不足400人的小村庄,竟有90%以上的青壮年参加革命,全家闹革命的45户,一家两人以上当红军的32户,夫妻同去当红军的12户,走出了两位开国将军和五位省部级干部。

  在吴焕先等人领导下,至1927年春,箭厂河地区已建立97个村农民协会,会员达3400多人。在各村普遍建立农协的基础上,箭厂河地区农民协会随之成立,吴焕先为负责人之一。他们后来成为黄麻起义的骨干力量,在鄂豫皖革命老区立起了永恒的丰碑。

  革命意志坚如磐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三伯28岁就牺牲了,然而他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敢为人先的斗争精神、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却永放光芒。”7月24日,坐在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吴焕先故居门前,吴焕先的侄儿吴世友深情讲述起三伯吴焕先英勇而短暂的一生。

  1907年出生的吴焕先,在兄弟五人中排行第三,自幼刻苦好学。1923年,吴焕先考入麻城蚕业学校,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1925年加入共青团。1925年夏,毕业回乡的吴焕先积极宣传革命思想。1926年初,经党员戴克敏、戴季伦介绍,吴焕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吴焕先率先办起曹门革命红学,宣讲革命知识,发动农民群众。

  1926年秋,他将几位佃农债户请到家里,当面将他们的租地契约和债务借据一把火烧个干净,宣称谁租种他家的田地就归谁所有,从今往后绝不向各户收租逼债,在当地引起很大轰动。群众积极响应,投身革命。

  在吴焕先领导下,党员吴先筹、吴先绪等人把郑家边红学掌握到手中。随后,党员詹以贤在詹湾也办起革命红学。吴焕先等人领导三堂红学,轰轰烈烈闹起了革命,广泛发展党员,成立农民协会,把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紧密结合起来。

  1926年冬,极端仇视农民运动的地主豪绅勾结土匪,包围了吴焕先的家,其父亲、大哥、二哥、五弟及抱着吃奶孩子的大嫂,均被杀害。

  “听村中老人讲,三伯回来后得知家人遇害,从牙缝里迸出几个字:死不了,就要干革命!”吴世友抹着泪说。

  黄麻起义爆发后,吴焕先领着队伍转战南北。母亲讨饭为生,最后饿死。怀有身孕的妻子曹干仙,也饿死在为红军送粮食返回的路上。

  1935年8月21日,红二十五军在甘肃泾川四坡村附近南渡汭河时遭敌突袭。吴焕先在指挥战斗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我时常和子女们讲,三伯为了革命可以舍弃一切,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新县县委办干了一辈子后勤工作的吴世友自豪地说。

  2009年9月10日,吴焕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山村巨变践行初心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巨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宏冰

  近80户的小村庄,只有1户未脱贫;330多名村民中,近三分之一在外务工,还有六七十人出国挣外汇;不等不靠,发展产业,种苗圃、养畜禽、开餐馆、建光伏,集体经济从无到有;英雄故里、声名远播,红色旅游、引人入胜,年接待访客数万人……

  这是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四角曹门村民组今天的模样。

  “四角曹门就是我们竹林村现状的代表。”7月24日,竹林村党支部书记吴世德说,“五年前,我们还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贫困户有118户460人。”

  2014年,根据县里统一部署,新县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选派扶贫工作队进驻竹林村。在上级支持下,该村党员干部和扶贫队员同心协力,整合扶贫资金1180万元,硬化了全村11个村民组的道路,除险加固改造了段冲水库,对焕先小学进行全面改造,新建起了教学楼、餐厅、教师周转房;建起了光伏发电站,改造了农村电网,架通了动力电,办起了稻米加工厂;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300亩办起了苗圃,种油茶,养肉鹅,引导村民办起农家乐;组织村民参加涉外免费劳务培训,把一部分青年农民送到国外去挣外汇……

  2015年年底,竹林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四角曹门村民组也在精准扶贫中摆脱了贫困。他们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没有止步。随后,曹门革命红学旧址暨吴焕先故居,成为竹林村兴办红色旅游的核心资源被挖掘。

  县里投资上百万元重新整修吴焕先故居,综合整治全村人居环境,在村口建起了“革命发祥地——四角曹门”纪念碑,对鄂豫边中心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进行整体打造,立起了纪念碑和燎原墙,建起了七英雄塑像群,使之与整修一新的村文化广场连为一体,将其打造成大别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和党内政治文化现场体验点。

  “现在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肃立在七英雄群像前,箭厂河乡党委书记胡冕说,“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老区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乡亲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