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理论热点

9月CPI上涨3%,当前物价形势怎么看

时间:2019-10-16   来源:人民日报

  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对外发布的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9月CPI上涨3.0%,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涨幅创下近6年来新高;PPI同比下降1.2%,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为何CPI涨幅会持续扩大?物价上涨会否影响到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CPI同比涨幅扩大,PPI却降幅扩大,这是不是滞胀的前兆?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还能实现吗?面对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为何CPI涨幅继续扩大?

  食品价格,特别是肉类价格上涨,成为推动CPI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

  9月,CPI同比上涨3.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2%,涨幅扩大1.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21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上涨成为推动CPI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食品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9.3%,涨幅扩大22.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5个百分点。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涨幅在9.4%—18.8%之间;鲜果价格上涨7.7%,涨幅回落16.3个百分点。上述六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49个百分点。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价格所研究员郭丽岩看来,当前CPI运行的结构性特征明显,主要是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异常上涨拉动。“猪肉价格贡献了CPI一半以上的涨幅,剔除猪肉价格影响后,CPI也就上涨1.4%左右。加上猪肉价格上涨的溢出效应,即具有替代属性的肉蛋白类食品价格也出现不同幅度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价格的整体上涨主要是由猪肉价格持续过快上涨推动的,而不是所有食品价格都出现了快速上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杨光普说。9月,鲜菜价格下降11.8%,影响CPI下降约0.33个百分点。“除肉类之外,其它类型食品的价格波动对CPI上涨的影响加总起来接近为0。”

  物价确实有升有降。非食品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价格分别上涨2.2%、1.7%和1.6%,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51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2.9%,影响CPI下降约0.35个百分点。

  从短期物价走势看,9月CPI环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5%,涨幅扩大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7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沈赟分析,食品中,猪肉供应偏紧,价格继续上涨19.7%,涨幅比上月回落3.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5个百分点。受天气转凉需求增加和消费替代影响,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上涨4.0%—7.7%,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6个百分点。而鲜菜、鲜果均大量上市、供应充足,影响CPI下降约0.21个百分点。

  食品价格会持续走高吗?

  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空间不大,今年已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5.1亿元

  那么食品价格会持续走高吗?

  郭丽岩分析,除了肉蛋白类价格上涨之外,鲜菜鲜果价格都出现了应季回落,服务、居住等非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或稳中趋弱走势,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在1.5%,物价基本是稳定的。“望向年底,不排除CPI月度同比增速超过3%或继续在3%附近波动,但全年实现3%的物价调控目标的基础仍是牢靠的。”

  杨光普也表示,考虑到增加猪肉生产供应的一系列政策陆续落地,加之猪肉进口有望扩大,猪肉价格上涨幅度有望逐月回落。同时,伴随着鲜果价格的涨幅回落、粮食价格持续走平、鲜菜价格同比增速由正转负,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空间不大,上涨幅度继续扩大的可能性比较小。

  “当前的物价上涨仍然是结构性上涨,除了猪肉和替代肉类价格上涨,其他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增速在放缓,例如环比看,鲜菜供应充足,价格下降2.4%;苹果、梨等水果大量上市,鲜果价格下降7.6%;非食品价格环比仅上涨0.2%。”中国社科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目前市场总供求关系相对稳定,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总体充裕,大范围物价上涨不具备基础,实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预期目标具备坚实基础。

  今年二季度以来,多地食品价格明显上涨,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如何降低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和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造成影响?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二季度以来,发改委迅速进行部署安排,指导和督促各地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年初至今,已有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5.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22亿人次,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食品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如何看待CPI与PPI的走势背离?

  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运行的基础比较牢靠,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有能力

  与CPI同样引发关注的,还有本月的PPI。9月,PPI同比下降1.2%,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据沈赟测算,在9月份1.2%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

  郭丽岩分析,PPI同比降幅扩大原因有二:一是负翘尾比上月略有扩大,二是原油石化产业链和黑色产业链上部分产品降幅扩大或涨幅回落,导致新涨价继续为负。

  CPI涨幅持续扩大,而PPI的降幅也在扩大,中国经济运行还能稳中有进吗?专家们一致表示,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运行的基础比较牢靠,中国经济也有能力保持平稳运行。

  首先,本轮CPI上涨具有很强的结构性特征。

  今年以来,剔除食品和能源之后的核心CPI持续保持在2%以下的上涨,涨幅并没有明显扩大。当前,中国制造业、服务业供给充足,也不具备各种商品价格普涨的基础。

  “目前CPI的主要拉涨因素就是猪肉等肉类食品价格结构性拉涨,这是这轮CPI波动向上的特征,与前几轮货币扩张等因素导致的通胀上行明显不同。”郭丽岩说,当前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主要农副产品和工业品供应保障也比较充足,“综合考虑流动环境等其他因素,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运行的基础还是比较牢靠的。”

  其次,尽管PPI同比降幅有所扩大,但环比增幅已经由负转正,且有望继续保持。

  郭丽岩分析,9月PPI环比上涨0.1%,出现转正,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有所收窄,生活资料价格稳中略升,预计未来数月PPI尽管可能徘徊在负增长区间,但跌幅有限,不可能持续深跌。

  杨光普也指出,今年以来,由于消费、投资、出口的增速较去年都有所下降,加上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政策效应向产品价格传导,PPI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环比增速基本在0附近保持窄幅波动。考虑到去年四季度较低的基数,今年四季度PPI有望环比回升,同比降幅也会收窄。

  此外,工业品价格的下降传导到消费品通常具有滞后性,这也是近期CPI走势与PPI走势出现背离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光普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下行压力,短期内不存在物价大幅上升的基础,同时,逆周期调节的宏观政策效应正在显现,各种积极因素会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中的风险也在缓解。“整体看,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是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