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第一议题

彰显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力”

时间:2019-10-17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南京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利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政治领导力是衡量政党领导力的重要尺度。从概念上看,政治领导力是政党领导力的重要因素,是由政党的性质、宗旨、目标和行为等要素构成的,体现为政党的胜任力、执行力和影响力,显示着政党建设和政治能力运作的实际状态和效果。在新时代,不忘初心,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强化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推动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必须着力彰显中国共产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力。

  党对高校“政治领导力”的理论逻辑

  内在需要是党对高校政治领导力的动力源泉。对执政党来说,政治领导力既与执政党的政治传统有关,也与这个执政党的特殊地位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之“新”,在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已经从“发展起来”的中国到了“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在新时代,不忘初心,彰显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力必须从内在需要的高度进行理解。这是因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必须着力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尤其是要着力彰显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力,从而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进一步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促进高校和谐稳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

  实际获得感是彰显党对高校政治领导力的前提条件。在新时代,要彰显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力,必须提升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党建是最大的政绩,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办好高校的事情,关键在党。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广大师生的信任是最大的支持。广大师生有没有获得感,是衡量高校党的政治领导力的前提条件。因此,高校党委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师生立场,聚焦民生需求,持之以恒地实施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在彰显政治领导力中不断提升广大师生的实际获得感。高校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统筹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和党建第一责任,做到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

  主观体验是彰显党对高校政治领导力的必然要求。从政治学理论上看,政治领导力发源于人的主观体验。主观体验本身就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涉及对这些关系的协调、处理。每一个人既融入政治生活,也参与社会实践。在此意义上,作为彰显党对高校政治领导力的必然要求,主观体验是积极的个人特质,是对有责任感、利他型组织的向往。我们要彰显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力,就要最大程度地激励广大师生积极完成党组织布置的各项任务,真正做到对党的绝对忠诚。因此,在高校党建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政治领导力的理论资源,积极发挥希望、乐观、激励等主观体验,使广大师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

  党对高校“政治领导力”的现实审视

  必须提高站位,跑稳“最先一公里”。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高校党委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坚强核心,必须把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牢牢“扛在肩上”。高校党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对,必须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高校办学治校的全过程,跑稳党的建设的“最先一公里”。我们要着力彰显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力,就必须坚定正确办学方向,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合、“思想政治”与“立德树人”相衔接、“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相协调,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必须理清认识,消除“中梗阻”现象。当前,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有的院系由于承担了大量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任务,对于党建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院系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政治领导力出现了“中梗阻”,主要表现在,有的院系党组织在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建设党员队伍和师资队伍、强化监督等方面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有的院系党组织活动没有针对性、实效性,一味灌输说教;有的院系党组织甘愿充当“传声筒”,上级党组织布置什么任务就完成什么任务,满足以会议落实会议,没有找到工作抓手与创新点。

  必须强化认同,打通“最后一公里”。党的首要属性是政治属性,党员首要的身份是政治身份,党的领导的首要内容是政治领导。高校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都是政治问题,都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都要从政治领导力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否则“最后一公里”很难打通。主要表现为,在党建工作中不研究政治的大局,不估计高等教育的实际发展;在增强政治凝聚、强化政治引领、优化政治运行、提供政治保障等方面本领恐慌、方法不够。

  党对高校“政治领导力”的提升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牢牢站稳政治立场。高校党委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优良的政治生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高校党委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高校党委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高校党委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部门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全面立德树人,始终保持政治定力。高校党委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高校始终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始终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始终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党委要坚持不懈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高校党委要建立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评。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善于驾驭政治局面。高校党委要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目标引领,强化顶层设计,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制度创新,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聚焦改革重点难点,进一步增强综合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充分凝聚全校思想共识和智慧力量。高校党委要改革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学校治理结构,建立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增强学校办学合力。高校党委要改革条件保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全面依法治校,有效防范政治风险。高校党委要切实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要实施《大学章程》,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内部治理结构。要落实《学术委员会章程》,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主干的学术治理架构。高校党委要切实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逐步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合理划分校院(系)两级责权,结合试点学院改革,探索自主权下放的有效途径,在强化院系规范管理和学校考核评估的基础上,增强院系人、财、物的统筹能力,落实院系办学主体责任。高校党委要完善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党政联席会议、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等相关制度,建立规范有序的院系两级治理结构。

  总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坚定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在新时代,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着力彰显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力,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广大师生在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根本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