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第一议题

让宪法精神走进日常生活

时间:2019-12-04   来源:光明日报

  

  宪法不仅体现在文本上,还要活起来、落下去。

  12月4日是我国第六个国家宪法日。12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司法部部长傅政华等介绍了2019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和全国普法依法治理相关情况。

  宪法宣传周让宪法精神活起来

  12月1日,中宣部、司法部联合在北京、上海举行宪法宣传周主场活动,标志着今年宪法宣传周正式拉开序幕。傅政华表示,今年的宪法宣传周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突出了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傅政华介绍,今年宪法宣传周采用主场活动加分设主题日的形式进行,12月1日至7日分别安排了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7个主题日。通过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各地各部门媒体策划组织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整体联动。

  为提高群众参与度和覆盖面,今年宪法宣传周还安排了2019年度法治人物评选、司法部机关和全系统公众开放日、“法治让生活更美好”宣传活动、第十六届法治动漫微视频优秀作品展播颁奖和向手机用户推送宪法宣传公益短信等系列活动,让宪法精神活起来、落下去,走进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

  国家机关是国家法律的制定、执行和法治宣传教育的主体,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是我国“七五”普法的标志性举措。

  傅政华介绍,近年来,围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司法部牵头成立了落实普法责任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普遍编制普法责任清单,基本上实现中央和国家机关全覆盖。在以案普法方面,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组织中央国家机关领导干部旁听评审,推动旁听庭审在全国展开。司法部还在全国开展了普法创新案例评选活动,指导各地、各部门在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以及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当中加强普法教育,广泛组织开展专项法律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推广“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等经验做法。

  为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傅政华表示,司法部将把“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纳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加强立法工作中的普法,通过新闻发布、专家解读、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及听证会、媒体宣传等形式解读法律问题;进一步加大案例普法力度,把热点案件、事件依法处理的过程变成全民普法过程;围绕普法责任制清单抓好落实,加强评估。

  推动宪法法律走进学校和农村

  当前,我国大中小学在校生达2.7亿,青少年宪法法治素养直接关系到法治中国建设进程。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邓传淮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教育部加大了在青少年当中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工作的力度,推动宪法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课堂是宪法教育的主渠道。邓传淮介绍,教育部会同司法部制定发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推动宪法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设置法治教育专册,突出了宪法教育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增加宪法教育内容,其中《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面向所有大学生,设专门章节讲解宪法。

  在创新形式方面,邓传淮介绍,教育部每年举行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目前全国青少年普法网注册学生用户达1亿多人,超过37亿人次通过该网站参加学习,全国还涌现出4000多万名“宪法小卫士”。为突出仪式感,教育部从2014年起,每年都在国家宪法日举办宪法晨读活动,指导各地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营造尊崇宪法的氛围。

  在回答农村普法教育问题时,农业农村部法规司司长宗锦耀指出,农业农村部将宪法和法律进农村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推动,与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牵头开展“宪法进农村”主题日活动,针对农民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农村开展宪法和涉农法律法规宣传;积极组织“送法下乡”,印发宪法和主要涉农法律汇编和农民读本,举办宪法知识问答、法律咨询服务、法治宣传资料发送和民俗文化展示等活动,通过微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新技术宣传宪法和涉农法律;上下联动,与北京市政府举办“宪法进农村”主题日主场活动,同时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因地制宜举办各具特色的普法活动,在农业综合执法中进行普法宣传。

  从四方面做好全民普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傅政华表示,此次全会从4个方面对全民普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更加注重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来推进全民普法,特别是要始终坚持党对全民普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全民普法深入进行。

  第二,更加注重人民群众需求,开展精准普法。要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宣传人民群众需要的法律知识,宣传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注重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促进普法贴近群众、融入群众、被群众接受。

  第三,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首要任务,指导法治实践和普法活动。

  第四,更加注重基层依法治理。把基层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建设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把基层依法治理的立足点真正放到农村、放到基层。

  傅政华同时强调,要加强法治外宣工作,从法治的角度对外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好中国制度故事、中国法治故事,进一步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治内涵,“推进国际法治传播能力建设,打造既承载中国法治文化内核,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法治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