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第一议题

坚定信心,努力开创中国经济光明未来

时间:2019-12-31   来源:光明网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冯俏彬

  2019年世界经济阴云密布、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在这关键时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锤定音地指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会议指出,“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对此如何理解?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风霜砥砺下,我国形成了具有强大动员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的国家制度,历史上曾经一次又一次地面临自然灾害、战争等重大威胁,但始终迄今不倒,展现出巨大的韧性。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转变,现在正处在“强起来”的关键历史时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围绕实现国家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提出了十三个方面的“坚持与完善”,为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集中各方面的力量,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妥善应对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二、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我国GDP总量为3678.70亿元,人均385元人民币(相当于48美元),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8%,几乎处于赤贫的状态。到现在,我国GDP总量即将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将超过10000美元,距离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时间已经不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体系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在不仅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国家之一,而且工业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以钢铁为例,目前在我国每年出产9.7亿吨的钢铁产品中,仅有2000万吨需要从国外进口。在这2000万吨中,其中完全不能自己生产的仅占5%,能生产但质量还需要提升的占15%。换言之,我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钢铁强国。这些改革开放以来积累起来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利于妥善应对短期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压力,并为转向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与内需潜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我国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的效应正日渐显现。可以用以下五组数字来表述中国经济之“大”:14亿人口、9亿劳动力、4亿中等收入群体、1.7亿高素质劳动者、1.2亿市场主体。仅以其中中等收入群体一项而言,就超过美国人口总和。超大经济体具有庞大的市场空间与消费容量。在此仅试举一例,今年“双11”电商购物节中,在24小时内仅天猫一家的销售额高就达2684亿元,全网更是高达4104亿元。这些数字,分别是美国今年“黑色星期五”74亿美元销售额的5倍和7.9倍。庞大的市场和强劲的消费能力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持,还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是我国中国长期向好的重要法宝。

  四、庞大的人力资本的人才资源。人力、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总人口为14亿人,劳动力为9亿,尽管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快、总和生育率有所下降,但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在64%左右。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现在我国普通高校的毛入学率已达到50%,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近年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都高达数百万人。以2019年为例,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为874万,如果再加上478万的中职毕业生,仅一年就向劳动力市场输送了1352万高素质劳动者。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这些大中专毕业人中,理工科学生的数量占到一半以上。所有这些,都推动着我国正在从“人口红利”迈向“人才红利”、从“劳动力红利”提升到“工程师红利”,对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经济的长远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支撑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因素还有:一是高储蓄率。我们以47%的储蓄率高于同期世界上大多数主要经体。二是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目前,我们发表论文的数量和申请专利的均居世界前列,科技创新正在成为第一生产力。三是网络化的基础设施。我国铁路、公路、航空、水路、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已经四通八达,高效便捷。此外,我们还有渴求创新并对美好生活怀着强烈愿意的人们,以及能将所有人凝聚在一起的强大制度力量,所有这些都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坚实基础。我们坚定信心,冷静、客观、辩证、积极地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共同努力开创中国经济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