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宣讲在线 他山之石

打造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平台

时间:2020-04-15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进入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对象、领域、环境等较之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也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针对理论宣讲志愿者重视程度不够、专业素养不强、群众积极性不高、宣讲方式不够与时俱进、宣讲机制不健全、宣讲过程中“一阵风”“留不住”现象突出等问题。如何更好地建设好、利用好基层理论宣讲这一平台,集聚强大正能量,不断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方式,推进基层理论宣讲深入开展,寻找解决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困境,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亟需进行探索和思考。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平台的发展现状

  江苏省阜宁县将基层宣讲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立足理论政策法规、教育、文化、科技科普、健康促进与体育等服务平台,盘活用好阵地、人员各类资源。阜宁县是全省目前唯一县级全国“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先后涌现出王启稳、李永光等一批省级“百姓名嘴”和王平、薛有才等全省宣讲工作先进个人。有4个镇获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4人获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2篇稿件获市优秀理论宣讲报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先后刊发阜宁宣讲工作的特色做法。目前全县理论宣讲志愿者1000多人,政策法规、医疗社保等13个宣讲小分队,每个队100多人。2019年累计到各村居宣讲50期4103场次,受教育群众达50多万人次,打通了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理论育民、理论惠民。

  理论宣讲工作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在基层。阜宁县在理论宣讲工作过程中融合五大平台,开展常态化宣讲活动。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制订“菜单”、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模式,充分发挥理论宣讲志愿者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让党的最新理论政策与基层“零距离”,让群众春风化雨般理解和接受。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平台的做法

  1.建强队伍,提高业务能力。一是层层选拔建强队伍。通过全县海选、单位推荐和个人申报,建立县、镇、村三级千人的“百姓名嘴”队伍。县级以机关干部为主,镇级以分工镇干为主,村级以有经验的、活跃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军人和乡土文艺爱好者为主。按照“爱宣讲、懂政策、有特长”原则招募理论宣讲志愿者,将一批产业致富带头人、民营企业开拓人、回乡创业成功人、道德模范传承人纳入宣讲队伍中来,构建百姓宣讲团,从而达到“裂变效益”。 二是注重讲前业务培训。让志愿者能“讲起来”,截至目前已经完成50期理论宣讲,每期都对宣讲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其理论素养,推动宣讲志愿者、“百姓名嘴”积极参与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服务基层党员冬训;让宣讲内容“实起来”,每期精心挑选专题,安排社科专家或相关行业精英开展专业理论辅导,就宣讲内容核心要义、重点内容、如何正确有效讲解进行详细辅导;让理论宣讲“活起来”,根据宣讲骨干的不同特长,组织县文化馆、淮剧团专业人员进行分类技能培训,增加淮剧、快板、顺口溜、三句半、小戏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准和表演能力。三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重点打造落户我县的盐城市“百姓名嘴”工作室,发挥省“百姓名嘴”王启稳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开展骨干交流、示范宣讲、到村宣讲,以每个村居培植2-3名“百姓名嘴”为目标,建强用活县镇村三级“百姓名嘴”队伍。目前,每个村居推选出了1-2名“百姓名嘴”,加强培训指导和组织协调,根据宣讲人员的不同特长,开展不同专业技能的培训,并将其纳入冬训范围。

  2.谋划内容,丰富宣讲题材。一是紧扣主题,精心策划。融合农村农情,开展本土化宣讲活动。结合学习新思想、热点时政和面向农村农民的实际,广泛征询村书记、镇干部、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设置扶贫增收、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议题,实行“派单、接单、点单”式宣讲,最终商讨后确定本期宣讲主题,真正做到宣讲的内容与听众的需求有效对接,确保宣讲“接地气、通下情”,从而真正让专题宣讲内容“讲起来”“热起来”,使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阜宁县还将宣讲活动与传授科技知识、环境卫生、法制文明、文化等结合起来,通过“宣讲+”的形式,促进宣讲活动深入开展。二是强强联合,商定通稿。根据宣讲对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宣讲通稿。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因地制宜,适时调整,优化宣讲内容。广泛收集意见,根据基层收集上来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筛选,结合当前时政热点,突出基层需求,真正实现老百姓对理论需求进行“点单”。收集素材备通稿,再次研讨。根据工作需要,联合县有关部门、单位,抽调不同岗位上的人员,成立联合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宣讲志愿者拿到宣讲通稿后能够做到有通稿心不慌,拿起稿子就能讲。三是二次备课,注重实效。通稿下发后,要求每位宣讲志愿者,必须结合县情、镇情、村情及个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二次通稿时,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守宣讲底线。宣讲时,始终牢记为啥出发,要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老百姓所接受、理解并内化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做到在党信党,在党为党。其次,不管是宣讲的语言还是宣讲的方式上,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用群众语言,增加鲜活实例,穿插双向互动,有可能的情况下加一些幽默语言,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产生共鸣。在备稿方面确保“上连天线,下接地气”,走进群众的心坎儿里。

  3.务求实效,创新宣讲形式。一是灵活的组织模式。在宣讲方式上,一改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根据宣讲场所、内容和受众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吸引更多的群众参加:庭院围坐式,在了解民意的过程中,把党的各类政策讲细讲实讲好;站立聚集式,在人员相对较多、没有座位时,宣讲人员站在群众中,面对面宣讲;回字座谈式,主要在小会议室采用座谈回字式更能拉近与群众的感情;会议报告式,内容偏理论化,人员规模比较大时采取互动式宣讲多采用座谈报告+互动提问的形式进行。二是生动的宣讲形式。每个镇都挖掘了一批有特长的百姓名嘴,把宣讲对象转化为宣讲主体。这些名嘴的根在农村,更熟悉基层的生产生活环境,更能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他们走进田头、村部、农家、庭院,发挥“百姓名嘴”能打快板、会唱小戏、善于表演的特长,通过聊天式宣讲、互动式答疑实现理论育民、理论惠民。此外,注重创新载体,将宣讲与文艺表演相结合,使得宣讲颇接地气。加强与县文化中心合作,请一批文艺工作者与理论宣讲志愿者手把手、面对面传授快板、说唱、三句半、顺口溜等技艺,让宣讲志愿者掌握一种文艺化形式,更加丰富理论宣讲载体。

  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平台作用的思考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宣讲水平。多方位整合县域资源,建立群众、专家、机关干部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领域的理论宣讲队伍,真正让宣讲力量强起来。一是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草根”宣讲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服务对象是广大群众,因此在建设队伍时,积极整合资源,从阜宁好人、退休教师、致富能手、“五老”人员等不同职业和群众中选聘理论宣讲员。二是借用外方人才。打破部分领域专家资源匮乏的瓶颈,请其他县区优秀理论人才来宣讲,实现地区间人才资源共享。三是培养一支干部宣讲队伍。加强与党校、机关、事业单位等合作,把这些单位的优秀理论人才纳入宣讲队伍中来,重点吸纳农保、农业、信访等部分工作骨干进入到宣讲队伍。在队伍组建完成后,做好服务队伍的权益保障工作。

  2.落实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明确理论宣讲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要回应百姓关切、关心的事情,帮助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根据不同的宣讲专题,召开培训会,对理论宣讲人员重点进行培训,进一步完善理论宣讲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理论宣讲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注重“文艺式”宣讲技巧培训,针对重要主题、重大活动、重点内容,邀请领导专家进行专项培训,帮助理论宣讲人员把握宣讲重点,吃透宣讲内容。坚持群众视角,关注群众冷暖,聚焦群众诉求,即“茶米油盐酱醋”等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真正让理论深入人心。

  3.建立保障机制,推动工作做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基层宣讲制度,提升宣讲工作规范化和长效化。将基层的骨干宣讲员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理论宣讲相关的管理机制。一是建立理论宣讲工作建档考核制。建立理论宣讲员档案,收集整理宣讲活动的图片、二次备稿、活动反馈表等资料,做好收集归类存档保管。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归根结底是服务群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需要针对农村群众的实际生产生活需要,在结合县情镇情的基础上,建立常态化宣讲志愿服务制度。二是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对理论宣讲工作活跃、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个人及所在单位给予重点支持,并在工作经费上给予倾斜。对理论宣讲志愿者在工作中宣讲成效显著的、群众呼声较高的,及时将他们树立为典型,录制视频在媒体上进行循环播放推送。

  (孙军 作者单位:中共阜宁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