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图说

快到“湾”里来!

时间:2020-05-21   来源:新华网

  说起粤港澳大湾区,你能想到什么?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或是“数字化”“国际范”?亦或是紫荆花、七子之歌……

  5月14日,距离2020年的全国两会召开只有一周时间。当日晚间,由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一文引爆财经圈,粤港澳大湾区又“热”起来了。

  到底是什么《意见》,让人们如此为之惊呼呢?

  简单来说,就是给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间,建了一座金融跨境大桥,“互联互通”起来。为练就一身“盖世武功”的粤港澳大湾区,织就到世界舞台拼杀的金融“万鳞甲”。

  航拍港珠澳大桥。新华网 黄璐璐 摄

  4个月前,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召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毫无悬念地占据了其中最重要的篇幅。

  而时间回到3年前的全国两会,2017年3月5日,“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表述才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

  3年后,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互联互通就已经走上了“快车道”。

  加码再加码、提速再提速的态势跃然纸上,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更大力度开放进程中将如何占据桥头堡身位,眺望世界风云?

  含着“金汤匙”出生,也不忘一路奔跑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

  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推送了26条重磅措施。《意见》可谓“精准点穴”“舒筋活络”“造血生血”。

  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缺血”吗?

  粤港澳大湾区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高个儿”,放眼全国,可以“齐眉并肩”的,难找。

  航拍广州天河CBD珠江新城。新华网 伍嘉炜 朱皓 摄

  ——从经济体量上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从金融实力上来说,区域内拥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两个区域金融中心——深圳、广州,三大中心成鼎足互补之势;还有港交所、深交所两个证券交易所,平安集团、招商银行、广发银行、越秀金控等若干金融机构,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即战力”很强。

  航拍平安金融中心大厦。新华网发(平安集团供图)

  可以说金融在粤港澳大湾区并不是短板,“大高个儿”“血气方刚”着呢,并且人家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那补强“强板”意欲何为呢?

  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发布和工作部署会议上有一段话值得关注。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对深化内地和港澳合作、扩大金融业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并未因疫情影响而放缓,《意见》的发布彰显了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鲜明态度和决心。《意见》的出台将有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注入经济增长新动能,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联动“朋友圈”,一群人一起才能走得更远

  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一起走,才能走得更远。

  一桥飞架三地,“架”出了更多可能。随着港珠澳大桥2018年通车运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逐渐形成,广阔的伶仃洋从此变通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按下“快车键”。

  航拍港珠澳大桥。新华网 黄璐璐 摄

  大湾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汗水凝结着丰硕的成果。看,一个个“超级工程”,正联结起一个新的巨无霸城市群。

  当今世界上的竞争,不是城市与城市间的竞争,而是区域间的竞争。推进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无疑是强强联合。但这“联合”走过的路途中,并不是一帆风顺。

  虽然团结的“大湾区人”明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的道理,但是港澳和珠三角城市金融制度与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发展参差不齐,仍然是长期存在的“梗塞”症结。

  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大湾区“朋友圈”,该如何对症下药,打破这一“成长的烦恼”,使其最终化为“成长的财富”?

  2019年2月份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明了方向:要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一言以蔽之:要实现大湾区的金融互联互通,必须要对症下药——这个药方便是“融”。都说“良药苦口”,融合很难,但合作势不可挡。大湾区内的金融业要融合发展,意味着大湾区需要“脱胎换骨”,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和金融开放程度还需进一步增强。

  让大湾区“朋友圈”联动起来,是战胜“烦恼”的“秘诀”。

  《意见》所扮演的,正是这样一个解决成长烦恼的“良药”的角色。《意见》积极促进粤港澳三地相互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从“串联”到“并联”,港澳与内地始终心手相牵,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动力、减阻力”。《意见》积极促进粤港澳三地相互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一方面,《意见》提出创新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的路径和模式,在更高水平上推动金融服务业对港澳开放,支持港澳深度融入国家金融改革开放格局;

  另一方面,《意见》提出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居民通过港澳银行购买港澳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以及港澳居民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购买内地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李瑞强表示,随着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活力进一步提升;同时跨境资金池和跨境资产转让等业务试点能够进一步打通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便利企业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减低融资成本,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发展。

  华灯初上的珠江两岸。新华网 李相博 朱皓 摄

  为促进跨境资金流动,《意见》还提出,开展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同时优化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安排(包括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对《意见》的出台充满信心和期盼。他说,《意见》传递明确信号,进一步开放时机已经成熟,下一步将提高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以对外开放促进对内开放。“南向通”和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将是实现高水平互通的两大创新点。

  《意见》出台后感到备受鼓舞的,还有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肖耿。“债券市场的打通对于粤港澳经济体相互投融资是个重大突破。”他认为,对于以前多走海外路线的港资企业来说,开辟内地融资渠道相当于握住第二条经济“命脉”。

  苟日新日日新,成为“创新代言人”

  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风口上,大湾区张开双臂迎风奔跑,有“创”更有“新”。三年来的成长,大湾区创新因子不断迸发,渗入湾区神经末梢,其变化让人目不暇接——

  “人机对话”开启人工智能新前景;5G高速传输和计算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从无人驾驶到车路协同,智慧交通又进一步……大湾区科技发展日行千里、日新月异。

  其中,金融开放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强筋健骨”的强效配方。《意见》提出,将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加强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这将为大湾区带来哪些“新颜”?

  新技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研究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及其成熟应用在客户营销、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推广。

  新机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与外部创投机构合作,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金融支持科技发展业务模式,构建多元化、国际化、跨区域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平台。

  新业态——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使用移动电子支付工具进行人民币支付,推动移动支付工具在粤港澳大湾区互通使用。

  ……

  “金融服务科技,科技赋能金融,两者相辅相成。”光大银行广州分行行长韩学智认为,《意见》提及的系列措施很“接地气”,将会促进大湾区金融改革开放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推进创新服务的“加速度”。

  华夏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在加大逆周期的调节力度,新基建与旧基建形成对经济的双轮驱动,在这节点下,《意见》的出台能够促进大湾区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用户在智慧银行专区体验金融科技产品。新华网发(建行广东省分行供图)

  创新,需要打破一切既有的“壁垒”。但无规矩不成方圆,金融创新与监管须携手同行,共绘大湾区发展“同心圆”。

  在肖耿看来,粤港澳三地金融监管机构需要科技创新锻造升级,研究建立起促进大湾区规则衔接的风控系统,健全兼顾在岸和离岸金融活动的风险防范机制,同时防止高新科技“跑偏”。

  粤港澳大湾区“茁壮成长”,将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源源不断“输血”。《意见》起于金融,但不止于金融。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实体经济正迎来春天,一朵朵“产业之花”遍开湾区,城市协作、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改革红利都将更上一层楼。

  粤港澳大湾区,将不只是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还将成为创新、活力、便民、惠企的代名词。我们期待,更多利好都将快到“湾”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