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理论热点

出彩河南 圆梦小康 | 拐杖点地有回声

时间:2020-06-17   来源:河南日报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记者 宋朝 冯佳志 通讯员 周武申

  黄德祥每次出门,都要掂上他那根枣红色龙头拐杖;这根镇党委发给他的拐杖,散发着“官方”气息。两个正吵嘴的村民听到黄德祥拐杖点地的声音,都会立即住嘴,眼巴巴等着“老祖宗”开腔。

  武陟县大封镇孟门村总共有1780口人,姓黄的超过一半;86岁的黄德祥在黄家辈分最高,37岁的孟门村党支部书记黄攀叫他“老祖爷”。

  “老祖爷是俺村拐杖队年龄最大的,麦收前我劝他退下去歇歇,他拐杖捣地咚咚响,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人老骨头硬,越老越中用;跟共产党走、为人民服务,只要有口气儿、不离拐杖队儿!”6月10日,黄攀说。

  黄德祥、黄安康、张书才、姬占学、黄道军、黄道银、李长英、张书功、李振合、李三虎共10人组成了孟门村拐杖队,队员平均年龄73岁;有退职村干部、退伍老兵、退休教师;其中有4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他们都是本家族的公平人、管事人,他们咳嗽一声,本族在场的子孙都得把咳嗽憋住。

  孟门村是个富村。今年春节疫情来袭,再三说不让出门,还是有人去邻县县城聚餐、唱歌。眼看管不住要出事,“老将们”申请出马,村党支部给他们买来拐杖,拐杖队诞生了!一则怕雨雪天路滑,二则是谁不听话扬起拐杖晃晃,就像法官敲“法槌”。

  大封镇党委副书记姬小棉说:“孟门村是正月初六成立的拐杖队,我们一看可行,很快就在全镇推开了,全镇32个村都成立了拐杖队,镇党委给全镇320名队员配发了拐杖,群众把这根拐杖叫‘权杖’、叫‘尚方宝剑’!”

  姜老辣味大,人老经验多。

  6月9日一早,孟门村宋小便和贾文武因为一棵老宅里的野枸树吵嘴,一方硬要一万元、一方只赔二十块钱。拐杖队队员黄道银听见吵嘴,丢下饭碗掂着拐杖过来了,听完陈述,把俩人嚷了一顿,从兜里掏出50块钱塞给受损的一方说:散了,该弄啥弄啥去。

  各村“老将”申请加入拐杖队的热情高涨。

  老崔庄村正月初十组建了拐杖队。村党支部书记宋国庆说,村里有位90岁高龄的老将积极报名,考虑到他年龄太大村党支部没有批准。过了几天,他的三个孩子一齐跑到村里“上访”,说“老掌柜”天天一大早就坐大门外,不吃饭,不说话,不理人,要求诳诳老掌柜,让他入队!宋国庆专门给老人送了根拐杖,任务是坐自家门口看着门前这道街。

  大封镇的拐杖队是武陟县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整体构架中的一个分支。

  武陟县委副书记胡欣华说,武陟县从2019年7月开始全面创建以自治、法治、德治为目标的“支部建设、平安法治、党风廉政、乡风文明、美丽宜居”示范村,让党员、干部和德高望重者挂帅,村村成立专项协商组,老人通过协商组,带头参与村里事务管理,发挥了表率作用、惩戒作用、宣传作用、监督作用,开创了“民事民管、民事民办”的新局面。

  截至目前,武陟县347个行政村成立协商组1735个,全县近5万名67岁到79岁的老人中,有约1.5万人是协商组成员。

  明珠尽出老蚌。

  马老识途,人老知理。“老革命”参与解决“新问题”,有效推进了武陟县的平安建设和乡风文明。

  武陟县委书记秦迎军说:现在生活在村里的老人,有身体条件、有时间、有威望、有能力、有公心、辈分高,作为新乡贤,他们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力量、是中国特色基层治理能力的传承者,我们不但要他们有存在感,还要让他们有成就感、幸福感、获得感。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年高有德经验多,拐杖点地有回声。

  短评

  引导农民自主搞自治

  □王民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农民自治放在了农村基层治理的首位,把传统由被管理的村民个体转换为参与治理的“主体”。武陟县把新时代这一新要求往实处落、往细处领、往情治方面引,把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主效能最大化,收到的效果显而易见。

  首先是重心下移效能被放大。法治依靠的是制度和规则,德治仰仗的是风俗和信念,自治体现的则是法治和德治融化于内心而支配的行为自觉,需要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个体来完成。七八十岁的村民,饱含沧桑情来说沧桑事,灯光下拐杖的投影,就成了划定的底线。这是乡村社会结构传承已久的独特文化形态,也是一种乡俗生活的理念选择,更是一种从众心理的自发遵从。武陟县委一班人吃准悟透了这种乡情民愿,变“我来管”为“你来治”,使基层治理的成本有效降低,村民治理的效果明显放大。

  其次是老村民的作用被放大。武陟县用一根拐杖,巧妙地搅动起老村民这一群体潜藏的“红利”,在村基层组织发挥好党的领导保障作用的同时,激活了群众参与自治的新主体。在多数农村中青年外出务工的当下,村民自治的办法在民间,力量也在民间,老乡贤这一群体就是厚重的智慧资源富矿。他们珍惜村子的集体荣誉,珍视家族邻里的和睦和谐平安,乐意管一管左邻右舍的事情,不仅能够显示权威存在感,而且在不服老、要管好的心理支配下,追求价值实现感。武陟县把串门走访的拐杖发放到他们手中,也同时引燃了他们积极参与平安建设的激情。“老将出马,一个当俩”,他们的威望和影响力,对乡风文明建设能够产生“压舱石”的效能。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武陟县里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