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宣讲在线 宣讲文稿

【两会微宣讲】民法典的深远意义

时间:2020-06-17   来源:大豫讲坛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时刻,一部伴随人们“从摇篮到坟墓”的法典正式步入中国人的生活。

  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体现的是民有所呼、法有所应。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如愿。民法典以“民”开始以“典”结尾,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保障着人民的权益、体现了人文关怀,是一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将为人民群众实现美好幸福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在我国现行有效的250余部法律中,有一半以上是民事或涉民事法律,但主要采用单行立法。而仅凭单行立法,还不足以撑起民法的大厦。制定民法典,可以减少民事单行法之间经常出现的适用不协调情形,有利于对既有的一系列部门法进行重大更新。所以,民法典的编纂,不是对现行法律的简单汇编,而是将分散的民事法律规范组成完整的、有逻辑性的体系架构。

  新的民法典共7编84章1260条逾10万字,分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创下新中国立法史的新纪录,将我们带入民事权利保护的新时代。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民法典更像慈母,包罗了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规定了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责任,解决人们“头顶上的痛”;完善产品责任制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明确了网络虚拟财产也受法律保护,规定了30天的离婚冷静期;针对各种“套路贷”“高利贷”等不法行为,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针对垃圾信息轰炸、花样电信诈骗、无情人肉搜索等生活中的闹心事,都被民法典以明文规定,还民众以安宁的私人生活。

  民法典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美好初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映射伟大时代的奋进征程,对于开辟全面依法治国新境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进而为人类法治的发展进步作出中国贡献,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