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宣讲在线 宣讲文稿

【民法典微宣讲】民法典 中国民事法治保障的盛世华章

时间:2020-07-06   来源:大豫讲坛

  民法典的编纂和实施,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看法和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第一,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每一编、每一条的背后都包含着我们党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不变初心。比如“居住权”如何保障?继承权如何保障?小区公共场所的经营收入该归谁所有?经常收到垃圾短信怎么办?遭遇性骚扰,公司、学校该不该管?同时,强化了对精神层面利益的保护和对人的尊重,如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替换掉了“精神病人”。民法典这些保护理念、制度体系、概念调整,对于社会热点诉求和我们身边的痛点、难点一一作出回应,切实保障了公民应享有的公平正义,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最大程度保护人民权益”的宗旨。

  第二,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条文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中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文化底蕴,内嵌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比如,将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上升到法律层面,映照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关于“丧偶儿媳、丧偶女婿的继承权”之规定,把民族传统习惯作为渊源,尊重公序良俗,把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三,丰富多彩的民事法律实践。民法典的编纂不是全新的立法,而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相关民事单行法的基础上进行编订纂修,有成千上万的民商事法律案件作为基础。每一个条文都是从实践中来的,都是回应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也都经受着实践的考验。周强院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讲,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8498件,审结34481件,有丰富的实践基础。

  第四,显著的时代特色。人类正在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有许多文明转型带来的难题,民法典充分回应了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时代的新需求。比如电子合同生成问题,虚拟货币问题,网络侵权问题等,这些只有生活在当下才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良法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2021年1月1日民法典的正式实施,将开启中国民法典时代。通过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为我们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