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第一议题

在高质量发展中育新机开新局

时间:2020-07-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雯、孙伟(均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苏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江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领一切,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省上下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更加积极的“保”促进“稳”,以更为坚实的“稳”助推“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

  “夜宴巴城·端午”主题活动近日在江苏省昆山市巴城老街启幕。朱一韵摄

  1.以结构调整笃定创新发展

  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之一,去年全省经济总量接近10万亿元,人均GDP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和考验,江苏从更大时空范围,以系统全面辩证思维,把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系统整合完善产业链。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化系统谋划,围绕每一个具体目标制定工作方案、扎实推动落实,更加关心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支持重点企业稳住产业链供应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苏南苏北产业链的融合整合,不断完善产业链支撑体系。多措并举稳住江苏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统筹考虑外资外贸工作,用心用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帮助更多外贸企业稳定国际市场、开拓国内市场。

  突出培育新增长点。把握“新基建”的风口,聚焦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抓紧谋划实施一批支撑性强、引领效应明显的重大项目,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总体进展顺利。今年1-5月,全省“新基建”投资超过1500亿元,集成电路、节能环保、工程机械、新型显示、新能源装备等集群进展迅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昆山夏驾河滨水景观带。资料图片

  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在发挥好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现有载体平台作用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自贸区、连云港海港、通州湾新出海口、徐州国际陆港等重大载体建设,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标志性科创平台,积极跟进对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

  2.以民生改善提升小康水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江苏民生发展整体水平较高,但仍然存在问题和不足。省委省政府专题召开工作会议,部署推动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动员全省上下拿出“起步就冲刺”的状态,持续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快构建民生领域的现代治理体系,在新的起点上共创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全力以赴保障生命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在疫情防控中,江苏集中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交出了确诊病例治愈率100%、无一例死亡病例和医护感染病例的“防疫成绩单”。着眼于治根治本,江苏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应急管理机制、公共卫生法治体系等方面精准施策发力,着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生活。江苏坚持把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努力降低疫情影响。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搭建“云招聘”平台;设立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的见习岗位,着力创造岗位增量。力保抗疫和民生物资供给,做好各类生活品加工、储运、配送、供应等环节有效衔接,确保“米袋子”“菜篮子”不断档。顺应“四化”同步规律,加快苏北农民住房条件集中改善步伐,努力让群众过上现代化、高品质生活。

  坚定不移促进稳定脱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是有效防止返贫、促进稳定脱贫。江苏认真研究疫情带来的影响,围绕突出问题和困难,到户到人落实帮扶措施。着眼重构新型城乡关系,加快建立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稳定脱贫。着力构建农村现代化治理体系,从制度上精准帮扶易贫返贫群体、补齐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激发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使“三农”发展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之上。坚决扛起对口帮扶支援的政治责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强化细化帮扶措施,助力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弱项,协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3.以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生态

  生态兴则文明兴。江苏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生态文明建设等重要指示,坚持系统学习、一体把握、认真落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留住青山,赢得未来。江苏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统筹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整治,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解决了一批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勇于“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以高度的定力和良好的效果,为从根本上改善环境创造条件。

  积极打造美丽宜居城市。作为全国唯一的美丽宜居城市试点省,江苏面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面展开美丽江苏建设新实践,让美丽江苏成为“强富美高”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结合“六稳”“六保”、扩大内需,更着眼“十四五”发展,江苏加强系统谋划,着力解决问题,提升品质品位,让每一座城市都有独特风貌、气质和精神,让江苏人民享有更多的生态空间、生活便利,让江苏大地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宜居、更加令人向往。

  有效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系。制定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强调把组织好省级督察作为高质量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的重要抓手,作为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的重要内容。通过督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持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工作落实更加有力有效。

  4.以先进文化构筑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江苏组织开展运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成果深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活动,全力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正能量,为夺取“双胜利”、建设新江苏提供坚实精神支撑。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组织社科理论界加强研究阐释,推出系列理论文章、金句解读、言论评论,生动阐释“中国之治”的巨大优势,充分展示党的创新理论的巨大力量。组织省重点智库围绕战疫情、促发展、完善治理体系等开展应急研究,提出“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等政策建议。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宣传报道的重中之重,通过报、台、网、微、端全媒体矩阵,让党中央声音及时“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力弘扬文明风尚。积极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平台载体,把疫情防控与思想教育、道德建设、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有机结合,在群防群治中构筑最大同心圆。探索建立“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特色防控模式,及时推出防控疫情、文明实践“苏六条”,组织发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广运用“十必联”等工作法,迅速将党中央的防疫要求、战疫信心传达给基层群众,推动城乡基层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严密人民防线。

  充分发挥文艺力量。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沛资源,也迫切需要发挥文艺引人向上的力量。江苏广泛发动文艺工作者投身疫情防控宣传,组织创作昆剧《眷江城》、京剧《出征前夜》等文艺精品,举行“致敬江苏援鄂白衣勇士”书画创作赠送活动,创作推出各类“以艺抗疫”作品3万多件,讲好抗疫故事、鼓舞士气斗志,书写时代、讴歌人民、礼赞英雄,以丰富优质的文化供给提升人民精神生活。

  伟大的斗争实践是考察和识别干部的第一战场。江苏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充分运用“三项机制”,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低调务实不张扬、实干坚韧敢创新,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