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河南实践 中原新论

认识把握新发展格局 在识变应变中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9-18   来源:河南日报

  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孙守刚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针对河南实际和当前形势进行学习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弄清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应着重弄清和把握: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主动的战略选择,不是被动的权宜之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以内促外、内外互动,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打造完整强大畅通的内需体系;无论形势多么严峻复杂,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论,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等等。这些既是重大论断也是实践要求,必须紧密联系河南实际,转化为我省发展的思路举措和方法。

  二、弄清新发展格局下河南的优势与挑战

  一是传统优势更加凸显。我省粮食生产、人力资源、区位交通、历史文化和在黄河流域的独特地位等传统优势,带有天然禀赋性质,在新发展格局中地位将更加稳固。粮食生产是河南最突出的优势,也是核心竞争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让中国人碗里盛上更多河南粮的使命责任更加重大,河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和贡献更加彰显。历史文化资源是河南最耀眼的优势,越是外部环境严峻复杂,越需要凝聚强大民族精神和文化力量,只要我们把教化与物化、保护与利用、文化项目与研究传播更好结合起来,把黄河故事与中原故事讲得更精彩,文化资源优势就会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成为发展的持久动能。人力资源是我省最具活力的优势,我省15—64岁人口占比67.6%,去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3041万人,每年有中高职和高校毕业生120多万人。新发展格局下,人力资源优势必将成为投资布局的重要考量。

  二是后发优势长短并存。与传统优势不同,产业基础、开放通道、市场规模等,则带有后发性质,是相对的,新发展格局下,既要扬长,也要补短。我省的产业基础优势主要体现在“总量”大、门类全,但整体上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新兴产业布局尚未成势。开放通道优势主要是从内陆开放的角度讲的,与沿海相比还存在明显短板。同时交通枢纽地位是区位与交通的结合,区位是天然禀赋性的,交通则是相对的。从更大布局看,交通枢纽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必须持续提升、全面赋能。市场规模优势与人口区位紧密联系,1亿人口庞大市场本身就对投资者有着巨大吸引力,优越的区位又会对周边市场产生溢出效应,能够辐射几亿人消费市场。但也要看到,人口多不等于市场大,我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均不足全国的八成,消费层次、市场规模还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这个优势“近用”与“远蓄”兼而有之。

  三是软环境成为最大制约。近年来,我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但总体水平仍有明显差距。这既有历史、文化等先天因素,也有改革开放、制度规则等深层次问题。新发展格局下,推动社会人文由重仕轻商向创新创业转变,干部作风由外力推动向自觉自为转变,制度规则由管治思维向开放服务转变,摒弃办事先求人、遇事找关系的潜规则,让政府更可信,规则更可靠,社会更灵性,是一个紧迫而又长期的艰巨任务。

  三、弄清新发展格局下我省应变求变的路径选择

  第一,把握外部环境新变化,在扛稳粮食生产责任中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注重在“四稳四提”上下功夫,解决好量与质、夏与秋、地与能、业与效等关系。一是稳量提质。在稳定总产的基础上,把提高品质作为主攻方向,种、肥、土、水综合施策,为河南粮贴上放心粮、优质粮新标签。二是稳夏提秋。进一步向秋作物要效益,优化结构,搞活品种,增加高效作物比重。三是稳地提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增加水利、科技投入,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持续稳定。四是稳业提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新技术新模式为现代农业赋能,实现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产品多环节增值。

  第二,把握产业循环新变化,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快新一轮产业布局。立足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内产业分工体系,抢抓新一轮全国范围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提升城市能级。加快郑州都市区和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竞相发展,提升中心城市对大项目、大平台、大机构和高端人才、创新要素的承载集聚能力,吸引更多头部企业、核心企业布局。高起点集中布局建设5G、大数据、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形成“局部突起效应”。二是提升科教资源。在工科、农科、医学等领域集中力量打造高水平大学,积极引进知名大学分校或研究生院。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加快布局重大科研平台、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进产学研结合,在几个优势领域形成聚集引领效应。三是提升招商实效。加强项目策划,优化要素组合,提高招商门槛,守住“一定之规”,确保项目质量。

  第三,把握市场循环新变化,推动更多河南制造河南品牌走向全国全球大市场。抓住国际替代尚未形成的“窗口期”,用好我省综合成本优势,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着力提升我省产品国内市场份额。以更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拓宽“四条丝绸之路”通道,稳住欧美市场,开拓东盟、日韩和非洲市场,打通河南到东盟陆上、空中走廊,培育国际商务中介服务体系,支持更多河南企业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难,稳固经济基本盘,为后续发展留住青山。

  第四,把握要素循环新变化,以深化改革推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倡导开放包容、诚信守法、锐意改革、敢为人先的文化理念,培厚创业创新的社会土壤。深化“放管服”改革,在转变职能、制度创新、规则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集中整治政府失信、“新官不理旧账”和司法执法中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等突出问题,增强民营企业家和投资者扎根河南创业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