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理论热点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大别山精神

时间:2020-09-28   来源:河南日报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近日,由省委宣传部主办、信阳市委宣传部承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大别山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理论研讨会(第四场)”在信阳举行,来自鄂豫皖三省的专家学者围绕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针对如何将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与老区建设结合、将大别山红色文化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打造富有时代感的区域红色文化品牌等提出了富有见地的意见建议。现将研讨成果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科学界定了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首次明确了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大别山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们从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特质、形成条件和历史地位等方面,对大别山精神进行了深刻阐释。

  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守四认为,大别山精神是对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奇迹蕴含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高度凝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精神与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在时空上纵横交汇、在内涵上相互包含,一脉相承、交相辉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优良作风、价值追求和初心使命,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尤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的精神谱系,并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大别山精神蕴含的时代价值,仍然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大要求,抓好大别山精神深度发掘和创造性转化,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华。

  省社科院政治与党建研究所研究员陈东辉认为,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应该包括坚守信念、对党忠诚,顾全大局、敢于担当,朴诚勇毅、不胜不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廉洁自律、无私奉献。大别山精神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外化于大别山人的言行上,我们看到的是在红军战士身上焕发的鲜明的群体特征。这些特征是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赤胆忠心;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下的坚定和韧劲,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捍卫了信仰的尊严,甚至用生命接力,矢志不渝,谱写了“28年红旗不倒”的英雄史诗;是在苦难面前、在敌人面前、在战斗面前表现的果敢和无畏,展示的勇毅刚劲的宝贵品质,他们以“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历史长河中铸造了一批敢拼善打、有勇有谋的群体形象;是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牺牲、服务全局的胸襟和情怀;也是军民互帮互助、鱼水情深、团结协作、协同战斗的历史画卷。忠诚、坚韧、勇猛、担当、协同,放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大别山精神的特质,是大别山精神区别于其他精神的重要标志。

  省社科联副主席袁凯声认为,从历史形成来看,大别山精神熔铸于我们党领导下的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的伟大革命实践,而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战略转折地;从核心要义来看,大别山精神蕴含着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红色基因。从1921年到1949年,大别山区党组织和革命群众虽历经磨难,但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并坚定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念,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忠诚史诗,可谓“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大别山区党组织和革命群众的对党忠诚内化为对信念的坚守,淋漓尽致地表现在革命斗争实践的全过程,这是大别山区创造“28年红旗不倒”革命奇迹的根本原因所在;从时代价值来看,大别山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跨越时空、永不过时。

  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叶春涛就大别山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在中国革命史上,大别山是与井冈山、太行山齐名的三大革命历史名山。在革命的激流中,大别山区有近百万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把大别山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概括为“三好一弱”,即思想基础好、领导基础好、群众基础好、统治基础弱。思想基础好是指大别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地之一,大别山军民革命信念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领导基础好是指大别山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最早建立的地区之一,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数次辉煌。群众基础好是指大别山人民群众对共产党衷心拥护,具有不怕牺牲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统治基础弱是指大别山地区国民党军事基础薄弱、国民党基层党组织薄弱。正是因为这些历史条件,形成了大别山精神,即大别山区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追求民主、独立与解放,坚持28年红旗不倒、革命火种不灭,前仆后继、浴血奋斗所形成的革命信仰、革命意志、革命行动以及革命品质的总和。在长达28年的历史征程中,大别山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凝结了以“信念坚定、对党忠诚、胸怀大局、勇于担当”为核心内容的大别山精神。大别山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整个大别山区的共产党人、人民军队和革命群众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分析大别山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对于提炼概括、宣传弘扬大别山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负责人吴世儒从红二十五军的长征精神这一角度对大别山精神进行了解读。他认为,红二十五军从初建、重建、长征直至到达陕北,为党中央把“大本营”放在陕北奠定了坚实基础,谱写了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为内核的大别山精神。在长征途中,红二十五军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能够多次转危为安,是因为这支队伍始终坚定革命理想信念不动摇,不畏失败和挫折,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坚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体现了坚守信念的大别山精神。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领导始终胸怀全局、服务大局,七里坪战役和中心区保卫战失败之后,红二十五军兵力损失过半,根据地遭受严重摧残。省委和军队领导以坚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全局观念,团结带领根据地军民把武装斗争顽强地坚持下来,这体现了胸怀全局的大别山精神。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在长征途中创建的新根据地,这体现了团结奋进的大别山精神。红二十五军在长征途中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站住脚跟,并且不断发展壮大,除留下75师坚持鄂豫陕根据地斗争外,部队到达陕北时还增员800人,是唯一一支在长征途中发展壮大的红军队伍,这体现了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作为一支从大别山走出的红军主力部队,红二十五军的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也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群梅就如何提炼符合实际、表达准确的大别山精神进行了表述。她认为,如何实现红色精神的普遍性与地域精神的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是提炼大别山精神的难点。从内容概括来讲,对大别山精神的提炼要兼顾普遍性和特殊性,而在当前,在普遍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特殊性的研究和概括,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实现革命斗争的历史性与精神传承的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提炼大别山精神的重点,也是其价值意义所在,最重要的就是将两者有机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如何实现理论凝炼提升的精准性与话语广泛接受的大众性的有机统一,是提炼大别山精神的话语要求。大别山精神作为一种革命精神、一种红色基因,要在现实中被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传承和弘扬,在语言表达上就不能单纯地追求精炼,而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体现通俗性、大众性。能被大众认识、接受并自觉践行的精神表达,才是符合实际、表述准确的精神提炼。

  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大别山精神作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巨大的精神价值,永不过时,当前我们更需要弘扬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郑发展认为,弘扬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就要认真加强党的建设,以大别山党的建设为榜样,做好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胸怀大局,勇于奉献。胸怀全局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紧要关头,大别山军民包括从大别山走出去的部队用自己的牺牲奉献为全局的胜利创造了条件,这样的事迹非常突出。弘扬大别山精神,就要为群众谋利益,紧密依靠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大别山长期斗争中,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积极贯彻群众路线,开展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赢得了大别山人民的衷心拥护。弘扬大别山精神,必须牢牢把握统一战线这一法宝,把统一战线坚持好发展好。弘扬大别山精神,就要敢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要弘扬大别山精神,弘扬勇往直前、甘当开路先锋、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何晓坚认为,弘扬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就要构建“大思政”格局,统筹推进红色基因植入育人体系。首先,要加强史料整理和科研工作,夯实红色基因育人体系之基。当前,要充分集合鄂豫皖三省力量,深入挖掘史料,整合汇编出版,在此基础上推动主题网站建设,加快相关史料的体系化、数字化、网络化步伐。同时,要持续推进大别山精神研究,为将红色基因融入育人体系注入不竭动力。其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作用,建好红色基因育人体系主体工程。要讲清楚红色基因的内涵和外延、传承和发展。就具体做法而言,首要的是组织好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功能,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红色基因育人体系完善。各个高校应充分利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生动鲜活事例,特别是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红色基因素材,构建红色文化广场、红色雕塑、红色宣传栏等阵地,进一步拉近学生与红色基因的距离,增强红色基因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渐收润物细无声之效。再次,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促进红色基因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不同阶段紧密结合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梯次原则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对红色基因的学习和认同,是将红色基因植入育人体系的重要原则。要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库的育人作用,进一步完善红色景点导游词,积极整合社会各界力量,营造全社会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氛围。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钱斌认为,弘扬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就要打造内容厚重、充满感情、富有时代感的区域红色文化品牌。他从五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找好政府的角色定位。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对文化品牌的塑造进行引导、协调和推动,尊重文创市场的规律。二是注重文化的内在关联。自古以来,大别山区就有人类活动,先民们在此刀耕火种、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又创造了本地区的先进文化。将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先进文化联系起来深入挖掘,不仅可以展现本地区独特的文化特点,还可以加深红色文化的品牌内涵。三是唤起受众的情感认同。要把革命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情操具体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让消费者感知并产生共鸣,在情感上接受和认同,进而产生理性认知,通过意志过程转化为外在行为,从而实现红色基因的传承。四是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要把握传播的当代特点,不能固步自封、因循守旧,而应主动出击、做大做强。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红色文化品牌也要顺应这种趋势,借力发展。五是关注品牌的氛围烘托。地方政府不仅要塑造品牌形象,形成系列产业产品,推动经济发展,还要把文化品牌看成一种资源,融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之中,塑造城市新形象,形成红色文化品牌可以依托、生长的良性生态系统。

  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的实践路径

  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就要更多地思考大别山精神与现实的结合,探索用大别山精神指导具体实践的实现路径。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汪季石认为,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要与新时代革命老区建设结合起来。一是鄂豫皖三省相关单位机构应就大别山精神的具体表述形成一致意见,及早提炼归纳出更全面、更准确、三省共同接受的大别山精神的内涵表述文本。二是在城市市政建设中突出大别山精神,展示大别山红色文化内容,推动红色文化博物馆、主题公园、生态体验园等相关市政建设落地,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观赏价值高、精神突出鲜明的高质量红色文化场馆。三是大别山各区县应抓住机遇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努力将革命老区建设成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旅游区、大别山精神的体验弘扬区。四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大别山精神,组织开展大别山精神的宣传和学习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大别山精神所蕴含的初心和承载的使命。五是在革命老区民众中培育大别山精神,使大别山精神在老区人民心中长久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大别山精神彰显了革命先辈的榜样作用,能有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互帮互助、孝亲敬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大别山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慧认为,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禀赋对当前大别山地区区域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一是始终把坚守信念作为推动大别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大别山地区各级政府、各级干部、本土企业都要通过各种形式自我加压,坚定为大别山老区人民生活改善而奋斗的信念和决心,形成干事创业的新理念,弘扬坚守信念的大别山精神。二是始终把胸怀全局作为推动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当前,大别山地区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出台中部崛起战略各项政策,提出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的具体方案,都是将大别山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部署。大别山各区县应深刻领会国家总体发展的战略意图,打破区域边界、行业界限,把大别山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和具体布局。三是始终把勇当先锋内化为大别山区人民群众的自主追求。目前,大别山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市场化、多样化的特点,需要继续发扬大别山红色文化精神中团结一心、勇当先锋的精神禀赋。四是进一步发动社会各阶层深度融入大别山经济协作发展中。激发人们主动创造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新技术,带动大众向高新科技产业集聚,促进经济深层次转型升级,推动培育一批新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安徽省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胡遵远认为,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与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是大别山地区政商学界都应共同努力思考和推进的问题。将其与实践结合就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和区域界线,广泛召集各方人士共同参与讨论和行动,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不断拓宽边界,在全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影响。他总结了金寨红色基因传承的模式:一是渗透式传承,通过编纂红色书籍、撰写和发表红色文章传承红色基因。二是注入式传承,通过集中授课、集中宣讲积极、主动地注入传承。三是陈展式传承,通过组织人员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到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地、烈士纪念塔、英雄纪念碑、革命博物馆、档案展览馆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实现回顾革命历史、追寻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愿望。四是屏幕式传承,把承载着丰富多彩红色基因的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通过广播、电影、电视、微视频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搬上屏幕,制作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声像读物,让人们在欣赏红色精品的过程中受感染、受教育。五是熏陶式传承,开展全域活动,营造浓厚氛围,以此熏陶人、教育人、影响人。六是融合式传承,这种融合既有资源的整合、也有模式的整合,既有工作的融合、也有方法的融合,主要通过结合、综合、融合的方式解决传承红色基因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七是引领式传承,用伟大的大别山精神教育人、引导人、振奋人。八是创新式传承,用现代思维方式改进编书撰文工作,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和内容传承红色基因。九是借船式传承,在自身努力、勤奋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外联合、借船出海等方式进一步做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