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理论热点

2020年1月“中国好人榜”发布 河南10人上榜

时间:2020-10-20   来源:河南文明网

  受疫情影响,2020年1月“中国好人榜”于近日发布,河南省有10人荣登本次“中国好人榜”,他们分别是——

  助人为乐好人:坚持21年无偿献血的杨予军、杨建霞、杨辰;见义勇为类好人:路遇车祸,独自追拿肇事司机并救助受伤司机的刘大华;奋不顾身扑入冰河,勇救落水老人牺牲的00后小伙张志贤。敬业奉献好人:援非11年救死扶伤,填补当地医学空白的仵民宪;70余年甘守清贫,“知足”传家风的抗日剿匪英雄曹铁;55年专注富农路,将科技知识播撒在中原大地上的林业专家张庆连。孝老爱亲好人:精心照顾瘫痪继子29年的好妈妈汤佩瑾;不离不弃24年照顾瘫痪丈夫,用爱抒亲情的吕雪娥。

  助人为乐好人

  杨予军,1962年7月生,河南省会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队长;杨建霞,女,1964年2月生,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街道办事处居民;杨辰,1988年3月生,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街道办事处居民。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杨予军和妻子杨建霞响应号召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在父母的影响下,儿子杨辰自2006年起参加无偿献血。在杨予军的带动下,一家三口都加入了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他本人还到郑州市红十字会办理了组织、器官、遗体捐献申请。2015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应国家卫健委邀请,杨予军家庭作为河南唯一受邀家庭赴上海参加了全球主会场庆祝活动。

  见义勇为好人

  刘大华,1971年4月生,驻马店上蔡县蔡沟镇东陈村村民。

  2019年3月17日晚上7时许,刘大华一家三口开车行至S331省道上时,发现一辆货车将一辆四轮车撞翻后向西逃逸。刘大华急忙停车上前观察,并及时报警求救。他吩咐妻子和儿子照看受伤司机,自己驾车追赶肇事逃逸的货车。在三次试图逼停肇事车辆均无果的情况下,刘大华跟随肇事货车3公里左右,行至一加油站附近时才将该肇事货车拦停。肇事货车司机却弃车而逃,刘大华随即下车追赶肇事司机。追赶30多米后,刘大华在麦地里将肇事货车司机控制,并交给及时赶到的公安派出所民警。

  随后,他又匆匆赶回肇事现场,与妻子、儿子合力掀开四轮车头,将奄奄一息的受伤司机王银初抬到路边安全地带进行简单救治,直到救护车赶来,把王银初送到医院。王银初是家中独子,经过治疗保住了性命。如今,两家成了亲戚。

  张志贤,2000年1月生,商丘永城市高庄镇张大厂村村村民。

  2019年12月31日下午,室外温度零下7度左右,滴水成冰。下午4点50许,家住安徽省铁佛镇黄集村大王桥的王子义正独身一人划着小木船来到河中间,不料脚下一滑,应声跌落。老伴发现后一路奔向河边,边跑边呼救。此时,离事发地点300米外,在亲戚家养鸡场帮忙的张志贤正在附近河堤上冲洗养鸡的垫子,听到呼喊声,他立刻放下手中的活,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出事地点。来到河边后,他快速脱下外衣和鞋子,手套都没来得及脱下,救人心切的他一个猛子扎进了河里,奋力向挣扎中的王子义身边划去。冰冷刺骨的河水迅速消耗着张志贤的体力,体力不支的他沉了下去。

  当晚8点30分许,张志贤的遗体被打捞上来,他手上还带着干活时的白手套。

  敬业奉献好人

  仵民宪,1963年2月生,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今年56岁的仵民宪从2000年起,就加入河南援外医疗队,扎根非洲大地整整11年。其间,他先后在厄立特里亚、赞比亚、埃塞俄比亚工作,救治病人逾3万人次,以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向世界展示出河南医生的精湛医术,赢得当地人民的高度赞誉,也成为河南援非时间最长、参援国家最多的队员。

  “我感觉缺医少药的非洲人民需要我。在那里,每时每刻我都能感受到一个医生治病救人的价值。”回忆起援非经历,仵民宪心中充满感慨。

  曹铁,男,1924年生,中共党员,平顶山郏县堂街镇曹庄村村民。

  曹铁一生深藏功名,从不向组织提要求。大家只知道“曹大胆”杀过鬼子,打过土匪,还去北京开过会。直到退休,大家都不知道这位普通的离休干部,曾经是全国18个农民代表之一,亲历了新中国成立的全过程,见证了共和国70年来的风雨。直到1996年4月30日,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讷一行来郏县时,特地邀请曹铁在县宾馆一晤,并与他共进午餐,曹铁的事迹才慢慢被世人所知。无论是谁问老人家里有什么困难没有,曹老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没困难,顿顿能吃上肉,还有啥困难。他常教育孩子们,党和政府也很困难,就像咱们过日子,谁都有困难,有了困难还是要自己解决,任何时候都不能给组织添麻烦。

  2019年1月5日,曹铁因病去世,享年95岁。

  张庆连, 1946年出生,新乡获嘉县林业科技专家、获嘉县老促会副会长、关工委副主任。

  他1964年参加工作,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以来,他始终以事业为重,对党忠诚,担当作为,甘于吃苦。他躬身农林科技,取得河南省重大技术成果奖,培育“钻天榆”在全国推广繁育;他坚守“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的人生诺言,围绕脱贫攻坚,热心指导农户科学种植,让数百农户走上致富路。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好事、行善举,不计报酬。

  他常说,自己这辈子就看中两件事儿,种树和育人。种树是自己最擅长的,自己要不遗余力推广农林科技知识,育人是自己最关注的,只有培育好下一代,国家才有希望。

  孝老爱亲好人

  汤佩瑾,女,1954年12月生,周口太康县王集乡焦堂村村民。

  1981年,汤佩瑾和焦文典结婚。那年她26岁,焦文典已经34岁。焦文典上有白发苍苍的父母,下有和前妻生的三个儿子,家中一贫如洗。因为爱情,过门后她不但没怨言,好的饭菜总是先让老人吃,再让孩子吃,受到村民称赞。

  1990年,继子焦国都外出务工时突然患病。1991年春,焦国都病重,无处借钱的汤佩瑾只好到娘家把父母的全部积蓄拿了回来。孩子的命是救回来了,可从此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从此,酷暑寒冬,她天天侍候焦国都,端屎倒尿,拆被洗衣,从未埋怨过。

  吕雪娥,女,1953年12月生,漯河市源汇区干河陈乡柳江社区柳江小区居民。

  1996年,吕雪娥的丈夫得了脑梗,一病不起。为了承担丈夫医药开支和偿还巨额的债务,坚强的她一边摆地摊儿挣生活费,一边到医院照顾病床上的丈夫。按摩、擦洗身子……在吕雪娥的精心照料下,丈夫体重有170多斤,而瘦弱的吕雪娥还不到100斤。24年来的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离不弃,她从没有一句怨言,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从没有因长期卧床生过褥疮,与丈夫同住的房间也没有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