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第一议题

以家国情怀凝心聚力

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桑林峰

  “风也有,雨也有,风雨无阻向前走,几千年的脚步从未停留,历史的接力手牵手……”这是大型纪录片《同心战“疫”》的主题曲。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再次证明,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文化的坚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写道,“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天下情怀,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的确如此,在抗击疫情的日日夜夜,中国人民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

  还记得那次共同唱响的国歌吗?在抗击疫情焦灼时,有一天晚上,隔离在家的武汉人民推开窗户,共同唱响国歌。歌声传递的是一种不屈的斗志、一种胜利的信念,更是对党和国家的高度信任与信赖。正是这种文化人格、文化自信,让中国人民面临灾难而不屈、追求美好而不辍。

  还记得那幅“落日余晖”的照片吗?上海援鄂医疗队医生刘凯在送一位叫王欣的老大爷做CT检查回来的路上,恰逢武汉雨过天晴,刘凯就和王欣一起停留在路上,沐浴夕阳、共享阳光。抗疫斗争中,无数震撼的照片、无数优美的诗篇、无数感人的歌曲、无数昂扬向上的美术作品等,都化作一种文化养分,滋长在人们心间。

  文化是最深沉的力量。不管是政治、经济、科技,还是制度、器物、技术,要让人们真正接受,并成为内心的支撑和生命的底气,最终还是要通过文化的力量。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扶危济困、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知难而进、化危为机等,无数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根植内心,化作我们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抗击疫情的制胜法宝。

  有人讲,“中国抗疫和其他国家最大的差异,是在小区门口”。中国能够做到从小区门口延伸到每家每户进行防控。这种差异,表面上看是社会治理的差异,但根子上是文化的差异,我们更加具有家国情怀,更加重视集体利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中,自古就有“舍小家、顾大家;舍小我、顾大我”的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的老百姓愿意响应号召,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这就是骨子里对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的强烈认同和自觉遵守。

  文化的坚守,体现在行动自觉上。基辛格的《论中国》一书中有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共产党人就是这群最勇敢的人,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带头者。“我是党员,我先上”“特殊时刻,党员就应该豁得出来”……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斗争中闻令而动、挺身而出,艰苦奋战、无所畏惧,有的同志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自觉行动,是使命催生的,也是熔铸在文化基因里的一种自觉。这些共产党人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滋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早已内化于心。正是有了强大的文化坚守,共产党人的抉择和担当才如此纯粹、如此坦然。

  中华文化以及蕴藏在其中的家国情怀,不仅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而且是建设中华的不竭动力。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我们一定能够全面战胜疫情,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