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河南实践 河南要闻

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让党的创新理论离百姓更近更亲

时间:2020-11-02   来源:河南日报

  “我以前是溧河乡十里铺村的贫困户,现在不仅脱了贫,而且成为‘百姓宣讲团’的成员,我要把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更多的人。”近日,张久爱的话,道出了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很多“草根”宣讲员的心声。

  宛城区“百姓宣讲团”2010年成立,宣讲人中既有领导干部、先进典型,也有像张久爱一样的普通百姓。他们定期到社区、学校、机关,开展“微课堂”“微宣讲”。十年来,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如今的56名骨干成员,12个基层教学宣讲大院,5个城区宣讲广场,形成了“宣讲+互动”“宣讲+答题”“宣讲+文艺”“宣讲+表先”等丰富的宣讲形式,先后设置140多个有关乡村振兴的主题党课和培训课,开展各种宣讲活动3500多场次,受益20多万人次。

  “2010年,我们成立了由7名骨干组成的宣讲小分队,目的就是让党的创新理论离百姓更近,和百姓更亲。”百姓宣讲团团长梁海磊说。

  “六大员”成团宣讲到一线

  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坚持“党委主导、百姓主体”的原则,这支队伍主要由六个层面的人组成:一是领导干部宣讲员,他们是宣讲工作的“排头兵”;二是“五老”宣讲员,主要由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熟悉区情民意、政治责任感强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战士、老科技工作者等作为知识宣讲的核心;三是青年理论骨干宣讲员,由各部门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青年干部、党校教师、中学政治老师、青年志愿者等作为理论宣讲的中坚;四是基层“草根”宣讲员,由乡村干部组成,作为一线宣讲的基础力量,负责在村(组)、社区进行宣讲;五是先进典型宣讲员,由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身边好人、劳模代表等先进人物组成;六是特色宣讲员,主要由文艺骨干和特聘人员组成,是宣讲的补充力量。

  “百姓宣讲团”每次到基层宣讲,都要采取“1+N”的方式,每个宣讲小组至少有一位理论水平高的专家能手,宣讲中至少与三至五名当地农民代表或乡村干部进行“互动式”教学,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宣讲团活跃于城乡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理论宣讲进农村(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用亲身经历和朴实的言语,把宏大的主题宣讲出来,把党的政策理论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普通群众。

  用活小舞台传递正能量

  组织宣讲小分队深入乡镇、社区、村组,开设与群众面对面的小课堂。每堂课安排两到三人讲,每人一个话题,既讲清理论观点,又讲透实践要求,时间最多不超过30分钟。课堂上采取“讨论式”“提问式”宣讲,由群众提问,授课人员现场解答。“微宣讲活动用时短,接地气,形式活,内容实,听着过瘾。”干部群众在听完宣讲后感慨地说。

  同时,将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融入文艺作品。该区以乡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依托,每个村每月至少开展1次活动,红泥湾镇、金华镇、溧河乡等引导农民成立了“山里红”文艺队、“夕阳红”舞蹈队、“黑土地”艺术团等特色鲜明的社会文艺团体40多个,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道德新风进万家”等创作的小品《文明乡风扑面来》、戏曲《对门邻居》、原创故事《鸡狗犁地》等作品,彰显了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的新风尚,通过经常性在村镇、社区开展演出活动,用小舞台宣传新思想,传递正能量。

  近几年,“百姓宣讲团”在“互联网+宣讲”上下功夫,开辟“理上网来”“理论速递”“五分钟微课”等小栏目,把政策小百科、图文解说、微宣讲短视频、宣讲课件上传分享到宛城网、“宛城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到“学习强国”等重点新媒体平台,让基层宣讲由“线下”走到“线上”,实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