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理论热点

河南新晋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它们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时间:2021-01-08   来源:大河网

  平顶山博物馆展出的精美青铜器

  平顶山博物馆:片片“竹简”显古韵雄浑外观

  安阳博物馆的360度全景展示系统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高志强李红汛通讯员吴原启文图

  近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了《关于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的公告》,全国共核定国家一级博物馆74家。其中,河南区域本批次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共有3家,分别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仅安阳一地,就有两家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

  那么,在众多博物馆中,它们是如何脱颖而出的?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实地走访,感受独特的博物馆文化。

  同城两座“国家一级”博物馆有何亮点特色?

  记者走进安阳这座古城,踏进中国文字博物馆,仿佛踏上了中国文字的脉搏,尽管相隔千年的时空,还是能够触碰到汉字传承的强劲生命力。

  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故乡,安阳与文字有着骨血渊源。2009年11月1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震撼开馆,这是目前世界唯一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该馆陈列展览极具观赏性、故事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一片甲骨惊天下”的专题陈列,以详实的资料向观众全面展现了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历程。

  “中国文字发展史”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以中国文字产生、发展的脉络为主线,以历代出土的文字载体、文物为支撑,以文字书法艺术为融贯,以文字的传播应用为注脚,生动全面地向公众展示了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该展览荣获“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

  据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魏文萃介绍,该博物馆秉持传承与创新的文化诉求精心打造了面向国内外的大型文化展览——《汉字》巡展,已在国内外成功展出110余场,架起了让世界认知中国文化的沟通桥梁,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该巡展已逐步成为安阳市、河南省乃至国家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明,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闪亮名片。

  除了与文字的渊源外,安阳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小南海文化”记录了两万五千年前这里的原始人类活动的遗迹。3000年前,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一代王朝的风云更迭在这里上演。曹操、西门豹、岳飞……历代英雄豪杰在这里谱写出一曲曲历史壮歌。

  走进安阳博物馆,8万余件(套)文物静静地躺在这座综合性地方历史博物馆内。安阳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彭晓丹向记者介绍,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一直是该馆的目的。

  该博物馆组织人员先后编辑出版了《流过往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文物保护成果展》《河南安阳木版年画》《安阳博物馆藏甲骨》等书籍10余种,其中《安阳博物馆藏甲骨》荣获首届“河南省博物馆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并成为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纪念活动中唯一一部甲骨著录。

  此外,该博物馆通过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让文物在馆内“智”起来。不断丰富陈展内容,通过多方位、多形式开展社会教育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未成年人教育,赢得社会各界认可。

  平顶山博物馆镇馆之宝玉鹰再现古应国当年图腾

  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的平顶山博物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外形理念源自古代竹简的形象,墙体由一片片抽象的竹简构成,雄浑大气,古韵盎然,象征了博物馆作为历史文明使者的传播功能。馆舍周围绿树成荫,四季常青,四季有花,四季有果;22亩的牡丹苑里栽种有25000余株牡丹,包含9大色系,177个品种。

  1979年,在平顶山薛庄乡西滍村发现了应国的墓地。从1986年到1997年,考古工作者对这里进行长达11年的发掘。这个展厅以应国墓地出土文物为主,因为大多数展品为精美的青铜器,所以成为整座博物馆最精彩的部分。

  进入平顶山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一件玉鹰,出土于应国墓地的1号墓中,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平顶山别称“鹰城”的由来。它用新疆上等的和田玉雕刻而成,呈青白色,温润透明,鹰做展翅飞翔状,两爪蜷曲于身下,头部扭向右侧,生动有趣,栩栩如生。在古文字中,应国的“应”与“鹰”为同一个字,所以这件玉鹰很有可能是应国的图腾。

  武王灭商以后,为防范殷民群起叛周,设置“三监”加以监督。成王时期,周公对“三监”也不信任,为预防不测,“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分封的邗、晋、应、韩四国皆为武王之子,武王第四子被封到应国,被称为“应叔”或“应侯”。

  西周末年,周王室衰落,应国的地位也不重要了。进入春秋时期,楚国强大起来,逐渐向北扩张,南方的小诸侯国不断被楚国兼并。在这一个时期里,显赫一时的应国,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据介绍,目前平顶山博物馆现有藏品5万余件,三级品及其以上珍贵文物3500余件(套)。2018年5月18日,平顶山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挂牌成立河南博物院平顶山分院。

  楚汉文明、唐宋遗韵皆犹在方寸屏幕容纳万物一览千年

  在平顶山博物馆的第二层,北侧是楚汉文明展厅。春秋初年,楚国从江汉之地进发,走上了问鼎中原的强盛之路,汉江和淮河周围的国家均被其所灭。两汉时期,这里位于帝都洛阳与帝乡南阳之间,依山傍水,千里沃土,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达。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乃平顶山鲁山县人。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主张尚贤、兼爱、非攻、节用等思想。在这个展厅中,首先看到的就是鲁山县墨子洞出土有陶罐、陶钵、陶豆等珍贵文物。

  平顶山地区是名窑名瓷的“圣地”,这里共发现唐、宋、金、元时期的各类窑口100多处,主要分布在汝州、宝丰、鲁山、郏县境内,以鲁山段店窑、宝丰清凉寺汝官窑、汝州张公巷窑最具代表性。

  2020年8月29日,平顶山博物馆新推出的《邓公铜簋》短视频,登录新华网客户端,短短几天,点击量飙升至70多万。

  之前,平顶山博物馆珍藏的白玉线雕鹰、战国云纹玉琮、战国漆木方耳杯、错金鸟虫书铜戈等文物,也在学习强国、新华网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形式一一展示,引起广泛关注。

  《白玉线雕鹰》全方位展示了其作为镇馆之宝的惊艳之美及成为平顶山市市徽标志和精神象征的精彩故事。

  《错金鸟虫书铜戈》让人仿佛看到沙场上金戈铁马的威武与残酷,警示人们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

  这些精心制作的短视频,不局限于对藏品的介绍和历史的重温,更由古及今,分享了文物带给生命的思考和启发。

  “不能让文物总躺在博物馆里,应该通过新的方式让文物走出去,活起来。”1月6日,平顶山博物馆馆长尚彬说。

  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让国内众多博物馆长时间闭馆,很多博物馆开始推出线上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筹划推出的《鹰蕴》系列短视频,就是一个新的尝试。《鹰蕴》第一季共20集,目前已录制完成,每集介绍一件文物,时长约4分钟。

  “通过短视频,大家能更直观地看到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了解平顶山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是一种尝试,也是博物馆今后的一种发展趋势。”尚彬说,平顶山博物馆联合河南博物院打造《鹰蕴》系列短视频,以期以新的形式挖掘文物内涵、弘扬鹰城文化,助力我市文旅名城建设。

  自2020年7月初推出首集短视频《白玉线雕鹰》以来,平顶山博物馆已连续发布9集短视频,这些短视频一经发布,相继被学习强国等许多新媒体平台选用。

  熟记历史她们为文物代言视频小创新带来人气陡升

  “石之美者为玉也,中国自古将玉作为美德的象征,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鹰的形象做成饰品,更能彰显出主人的勇猛和不可侵犯。”在《白玉线雕鹰》短视频中,平顶山博物馆讲解员孙雪婵仪态端庄,娓娓道来。

  孙雪婵在平顶山博物馆担任讲解员已有十个年头了,在她看来,这次出镜录制短视频,与平时在博物馆里讲解有很多不同。

  “我们平时讲的是整个博物馆文物的概况,不可能针对一件文物剖析得这么详细,像青铜器中的一些铭文,观众参观时可能会看不到、看不清,但这次录制短视频,从器形、纹饰、背景等各方面对文物进行诠释,每个文物都尽可能挖掘得更深、更全面,让观众对文物有更细致的了解和认识。”孙雪婵说。

  因为是首次录制,孙雪婵很有压力,接连录制了几次才“过关”,“录制完发现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

  对平顶山博物馆的查琳琳、王瑛、方靖媛、冯婕等多位讲解员来说,录制短视频同样也是一个挑战。

  “之前是跟观众面对面交流,现在是对着镜头,语言要流畅,还要注意表情,调整好心态,进入状态。几分钟的内容,往往需要大半天的录制,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付出了很多。”查琳琳说。

  “我们喜爱这些文物,就像喜爱我们的家乡,这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使命。文物不会说话,我们为它代言。”孙雪婵等人表示。

  不仅如此,随着《鹰蕴》系列短视频的广泛传播,平顶山博物馆也人气陡升,“双休日每天的参观者已接近2000人。除我市市民外,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来自许昌、南阳、洛阳等周边地区。”尚彬说。

  1月2日星期六,也是元旦假期,在平顶山博物馆第二展厅,几位学生正在观看“应国印象”所展示的文物。一位王姓学生说,他家在鲁山县,今年高考被郑州大学录取,之前看到了博物馆推出的短视频,就决定来现场看看。“咱平顶山的文化真是太厚重了。”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故事,每块土地有每块土地的文脉,而博物馆,就是一个打开历史隧道的钥匙,古今对话的殿堂。”尚彬说,平顶山博物馆获得国家一级博物馆,只是平顶山博物馆的一个起点,要保持这个荣誉,就必须扩大平顶山博物馆的影响力,下一步我们还将着力打造《鹰蕴》百集系列短视频,继续更好地传承传播平顶山市的优秀文化成果。

  晋升“国家一级”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全国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每三年开展一次,对引导博物馆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博物馆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社会贡献率,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魏文萃告诉记者,接到上级通知后,该博物馆抽调各部室精兵强将成立了申报工作小组,集中办公,按照评估标准,逐项、逐条、逐分研究评分细则,积极组织申报材料,同时,馆领导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督促落实工作进展情况及进度。

  该博物馆以传承和发展文字文化为己任,以行动守护汉字,面向社会大众及古文字爱好者开设了不同层次的课堂。开展文字创新活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让人们通过产品触摸文化,亲身感受文化,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

  安阳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彭晓丹向记者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安阳博物馆一直在国家三级博物馆的等级徘徊,直至2018年晋级国家二级博物馆开始,安阳博物馆启动了国家一级博物馆的筹备工作。

  在筹备工作中,该博物馆发掘自身优势条件,制定了创建一级博物馆的方案,大胆起用年轻同志担当重任,在晋级筹备中发挥主力军作用。通过不断提升科研能力,切实做好保护文物,通过丰富陈展内容,吸引广大观众,同时多方位、多形式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在全员努力下,安阳博物馆如今已跨入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

  国家一级博物馆核定标准严格河南目前已增至 9家

  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对博物馆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并以打分方式产生的博物馆最高等级划分。从2008年5月我国评出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每三年开展一次。

  若想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核定标准比较严格,包括藏品数量很大,或种类很多,或珍贵文物数量很多;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或其中一类具有世界意义;国有博物馆每年开放时间应在300天以上,非国有博物馆在240天以上等。

  

  据了解,2008年,我国首次开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当年河南4家博物馆荣获“首批国家一级”,分别是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和南阳汉画馆。几年后,开封市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获评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加上此次公布的第四批名单中的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平顶山博物馆,目前河南拥有的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增至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