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理论热点

河南省推进乡村振兴的“十大使动”

时间:2021-03-10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近几年来,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采取了一些比较得力的措施。将这些措施加以归纳,可形象地称为“十大使动”。

  一是顶层设计策动。近几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统揽全局、精心设计和安排部署,全力策动乡村振兴,形成了各部门、全社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局面。比如:《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包括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等在内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包括促进产业兴旺、建设宜居家园、推进乡风文明、完善治理体系、实现生活富裕、增强幸福感等六大重点任务,提出了包括强化制度保障、强化人才保障、强化投入保障、强化组织保障等四大保障措施;《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则用“13616”勾画出了全省乡村振兴战略框架,“1”代表“一条路子”——河南乡村振兴之路,“3”是代表“三个关键”——发展好产业、建设好乡村、治理好县域,“6”代表“六大行动”——乡村产业振兴行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文明乡风塑造行动、基层治理创新行动、民生福祉提升行动、精准脱贫攻坚行动,“16”代表16项重大工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等16个具体抓手;《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谋划了发展乡村产业时要将农民增收作为导向,推进乡村建设时要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突破,深化乡村改革时要将土地改革作为牵引,完善治理机制时要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核心。

  二是主体激励发动。近几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农民群众作为乡村振兴事业的承载者、乡村振兴福祉的受益者和乡村振兴绩效的衡量者,尤其是把农民群众作为了乡村振兴的绝对主体,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基于此,河南省委省政府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要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的指示精神,明确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把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把尊重农民群众的平等权利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把尊重农民群众的自主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采取了多种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把发动农民群众贯穿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健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引导机制,发动农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并见到了很好的成效。

  三是政策措施拉动。近几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都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和出台了多种政策措施,达到了拉动乡村振兴的目的。比如: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河南省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2035亿亩”,全省各级地市根据《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城镇化进程中实际建设用地需求,实施差别化产业土地政策,为乡村振兴的土地利用做好保障工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重点打造小麦、花生、草畜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并将其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中;制定《河南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着力聚焦各类人才资源,推进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城乡融合牵动。近几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城乡融合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动能和促进城乡要素加速流动的重要支撑,深入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制定和出台了多种政策措施,以城乡融合为抓手,牵动乡村振兴。比如: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探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出台了《202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提出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和进城落户便利性,要高度重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要研究制定《河南省许昌市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探索全国、全省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五是产业融合促动。近几年来,河南省人民政府先后发布《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在研判河南乡村产业融合的成效与问题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实施意见,以产业融合促动乡村振兴。比如:发展多种类型产业融合方式,包括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等融合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包括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构建乡村现代商品市场体系等拓展路径,提升农民增收新空间;培育完善融合载体,充分发挥包括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供销合作社等多元主体的支撑引领作用。

  六是改革创新引动。近几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改革创新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坚持以改革创新引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发展,走出了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比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主导和优势农业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质量兴农;全面深化乡村改革,推进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健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制度;抓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农业农村领域渗透的机遇,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新业态,完善乡村金融服务。

  七是稳农保粮鼓动。近几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为了切实推进乡村振兴,都在稳固农业基础地位,全力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从而鼓动全省农民群众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比如:2016年—2020年,全省粮食产量从6498.01万吨增加到6825.8万吨,增加了327.79万吨,2020年总产和单产水平均创历史新高;2017年—2020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均维持在1.6亿亩以上,充分发挥了粮食产业经济在乡村振兴中极其重要的压舱石作用。

  八是典型示范带动。近几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典型示范树立起可参考、可推广的样板,扎实开展乡村振兴典型示范工作,搭建“点、线、片、面”结合重要载体和典型示范平台,着力打造多种类型的典型示范亮点,通过强化典型示范带动效应,让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干有目标,稳步带动乡村振兴。例如:河南永城市作为粮食生产典型,加快种植强筋小麦、富硒小麦等优质专用小麦的步伐,持续建设永城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成功打造了“中国面粉城”;洛宁县作为特色产业发展典型,积极推动苹果产业发展,苹果生产基地3.5万亩,大力推广普及矮砧植密植、果园机械化等新技术,建成了1000亩苹果无毒矮砧原种繁育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外;嵩县三合村作为美丽乡村典型,立足写生需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写生基地,建设古式文化墙,改造农家民宿,已接待写生专员5万人次,带动了全村增收致富。

  九是责任落实驱动。近几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重视到了在乡村振兴中农业大省必须扛稳政治责任,强化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加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于是实行了党政同责,建立健全了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落实机制,强调了各部门、各省辖市党委和政府要明确职责,开展好了工作指导,做好了协同配合,从而驱动全省乡村振兴朝着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方向大步迈进。例如:选拔重用懂“三农”工作的干部,抓实乡村振兴“一把手”工程;各省辖市党委和政府每年都要向省委省政府报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开展省直、市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的实绩考核,按照相关规定表彰和提拔实绩突出的干部。

  十是党建引领推动。近几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切实认知到办好乡村的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党,建立健全了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了党建引领,完善了基层党组织队伍,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干部的思想转变提升了乡村精气神,推动了高质量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比如:建立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五级书记齐抓共管,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健全了基层党组织,优化组织结构,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使党组织扎根乡村、扎根群众;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质量,注重选拔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等人员作为乡镇、村级班子力量,加强对党员干部推动乡村振兴能力教育。(李铜山 河南工业大学粮食产业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博导)

  【本文系河南工业大学粮食产业经济研究院李铜山主持完成的2020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制约因素及突破口研究》(批准号:2020JC06))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