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河南实践 中原新论

加强教学实践 办好“理想教育”

时间:2021-04-19   来源:河南日报

  严万云

  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发展教育事业的目标。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因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这句话而火出了“圈”。公众号在转述,朋友圈在转发,不少学校升旗时进行时事播报,学生也选其作为新闻摘要内容。这不由令人产生好奇:为什么一句平平常常的话会“吸粉”无数、火遍大江南北?究其原因,无非源于教育内卷的发生,源于家长教师乃至社会对教育的焦虑,也源于家长教师社会经历教育内卷后对理想教育的渴望。那么,理想的教育又是什么样呢?唐校长所说的“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已为我们作出了明确的回答。

  第一,要培养终身运动者。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中小学校的管理者要深刻认识体育工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学校体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因此,校长要转变体育观念,舍得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投入时间和精力,课时上要保证开足体育课,师资上要配足体育专职教师,设施上要装备足体育器材、建设好体育场馆。同时,要强化学校体育教学管理,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从而促进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

  第二,要培养责任担当者。所谓责任担当,主要是指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它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学校要培养责任担当者,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明大势、知大局,自觉肩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其次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做到对自身负责,自尊自律、积极进取,讲文明懂礼貌。在家庭里懂得孝敬父母有感恩之心,在学校里养成团队精神有互助之心,在社会上严格遵纪守法有公德之心。再次要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理解力,树立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世界发展动态,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第三,要培养问题解决者。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就需要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型学习活动和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中的动手能力。同时,需要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多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科学指导和合理建议,多为学生点燃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四,要培养优雅生活者。“生活”一词通常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为、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优雅”对人而言即优美高雅。人的优雅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为此,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在抓好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优雅素养提到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社交娱乐活动,注重对学生的文化渲染熏陶,教育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取向。

  第五,要培养合格劳动者。学校要强化劳动育人,抓牢以实践为导向的劳动教育。要拓宽劳动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将提升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作为重点。要设置足够的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室,开齐开足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力开展劳动实践类社团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实践中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培养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优良品质。

  总之,要真正办好我们的“理想教育”,就要像唐校长所说的那样,“一定要相信时间的力量,只要我们朝着理想的方向,做出哪怕微不足道的一点点改变,若干年之后,也必将在历史中寻得这一点点改变的价值”。理想的教育不仅仅停留在某位名人的言语中,还要落实到每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更要寓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点滴行动中。星星之火,定能形成燎原之势。相信在若干年后,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所期待的“理想教育”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