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专题聚焦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的科学化发展

时间:2021-05-06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作者:齐卫平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构成一部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的历史。把科学化要求植入党的建设,事关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中国化、事关党的建设的与时俱进、事关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事关党的建设思想向实践的转化,意义十分重大。党的百年建设实践在科学化轨道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随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旺盛。坚持科学化的建设逻辑,驱动着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收获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科学化发展积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新长征路上砥砺奋进的巨大资源优势。

  [关键词]党的建设 百年实践 科学化发展 历史经验

  坚持科学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先进政党,科学思想的指导效果体现为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对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传承历史经验以启迪正在进行的实践,是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的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标而不懈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要求:坚持科学化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意义重大

  1945年4月25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页。】这个论述对观察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的科学化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知识结晶,它的两大分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武器。历史证明,人类社会因科学的发展而进步,随科学的进步而发展。因此,尊重、崇尚、弘扬科学精神为人们所倡导。科学具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个维度,科学的工具理性表现为技术创造,是科学的物化成果;科学的价值理性表现为思维方法构建,是科学的精神功能。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科学的认识,既从工具理性出发,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从价值理性出发,坚持用科学精神指导党的一切工作。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党的建设只有在科学化轨道上才能健康发展。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含义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指中国共产党运用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开展党的建设,以深刻把握政党发展的客观规律,形成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应该是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面贯彻和体现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的要求”,“贯彻和体现善于把握规律的要求,还要着眼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57、258、260页。】以深刻把握政党规律为基础,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把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科学方法推进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就是党的建设科学化。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科学的认识,并把坚持党的建设科学化植入党的建设之中。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为古田会议起草的决议中提出“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页。】,最先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求。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坚持科学精神、追求科学化的目标贯穿于党的建设全部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花了28年时间,将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完成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锻造。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党的建设视为一项伟大工程,以创新的思想和实践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完成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党成为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九大,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保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这是总结党的建设长期实践经验的创新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8页。】坚持科学化的实践要求推动党的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实践,使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历史和现实表明,坚持科学精神,探索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规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坚持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践发展中锻造“金刚不坏之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永远砥砺奋进的密钥。

  对党的建设来说,坚持科学化要求具有重大意义。在百年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结合发展情况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作出了各种回答,但坚持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各种答案的共同要求。坚持科学化有力,党的建设就得以健康发展。要深化对坚持党的建设科学化意义的认识,必须着眼于以下几个视域。

  第一,事关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建设的思想基础,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南。但是,他们不可能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诞生的无产阶级政党、一个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领导建设的社会主义政党、一个领导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执政党提供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答案。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解决好中国共产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坚持党的建设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中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独特优势,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的成果,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作出了卓越贡献。

  第二,事关党的建设的与时俱进。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的100年具有极不平凡的意义。这100年国际格局演化和国内社会变革达到前所未有、世所未见的广度和深度,历史大背景凸显了其百年奋斗实践的艰巨和伟大。形势的剧烈变动必然会给政治组织带来严峻挑战,由此造成政党衰落和失败的案例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少见,近代中国的一些政党也遭遇过被历史淘汰的命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博弈中胜出,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大势、遵循客观规律、始终坚持和发扬科学精神,表现在党的建设实践上,就是坚持党的建设科学化,推动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地发展。

  第三,事关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科学化的根本要求就是把握规律,坚持科学化要求的目的是使党的建设思想和实践建立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8页。】认识和把握规律必须秉持科学精神,因为主观与客观构成认识论的一对矛盾,人们既不可能从一开始就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到位。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各种规律,形成了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非常注重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经过党的建设科学化百年历史实践,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上不断实现着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四,事关党的建设思想向实践的转化。党的建设科学化既是理论命题,又是实践课题,理论联系实践才能产生指导作用,实践有理论的指导才能避免盲目性,实践的每一次突破都是通过理论创新实现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不仅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作风和历史传统,而且始终注重把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实践动能,用最新理论解决现实发展中的问题,实现思想飞跃与实践创新相统一。从领导革命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再到领导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构成一个整体,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科学化推动自身建设,推动党的最新思想转化为最新实践,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百年实践:党的建设在科学化轨道上发展

  习近平反复指出,必须“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传承好红色基因”。【参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这些话语传递了对党的生命关切。回望历史、环顾世界,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历经百年而依然青春焕发的政党实属罕见。中国共产党用发展壮大的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随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而日益旺盛。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百年实践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100年中,党的建设在克服非科学化偏向中不断向前推进,百年实践记载了坚持科学化要求的历史足迹。

  第一,党的建设目标的科学探索。将党建设成为什么样的党?这个问题在党建立初期就提出来了,并贯穿于党的全部实践。从局限于书斋的知识分子团体到走向社会、面向群众,从转向乡村、领导现代农民战争到成为中国革命的核心,从为夺取政权而斗争到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从在封闭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到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目标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党的二大提出,中国共产党“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2页。】。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曾提出为“实现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的口号。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提出建设“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党的八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的目的是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章程(1956年9月26日八大通过)》,参见共产党员网http://www.12371.cn/2012/10/25/ARTI1351156898801133_all.shtml。】,突出了党的阶级性质和奋斗目标。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把自己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十六大以来主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页。】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9页。】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44页。】

  第二,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探索。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就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在指导思想上历来态度鲜明、立场坚定。那么,是不是就没有科学化的问题了呢?实践表明并非如此。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中,党的建设背离科学化轨道曾经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一段时期里,党内犯“左”倾错误的领导者也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但却采取机械搬用条条框框的方法,生硬地将经典著作上的知识和结论与中国革命对号入座,给党的建设带来重大损失,造成党的思想严重僵化。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段时期里,党的领导出现失误,其原因之一就是被教条主义思想束缚限制了理论创新,结果遭受严重挫折。这些事实在党的指导思想建设上留下非科学化的教训。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化主要涉及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在具体实践中形成新观点新结论;二是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代潮流相融合,在历史演进和社会发展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建设科学化意味着党的指导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老祖宗”,决不能丢,但要“说新话”。“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6页。】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分别确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建设百年实践中产出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科学成果。

  第三,党的特征的科学探索。将政党打造成为什么样的政治组织,既涉及政党性质的确定,又包括政党特征的塑造。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成为引领社会变革和国家进步的先进政党,就是因为它在实践中不断塑造了自己的鲜明特征。毛泽东曾阐述过中国共产党与其他任何政党在特征上的三个明显区别——“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这些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最典型的标识,集中体现了党的特征。不过,中国共产党的特征不局限于这三大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政治根本属性上突出党的建设,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加强政党文化建设、严密党的组织体系、勇于自我革命等,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征。深刻把握党的特征,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践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究竟哪些以及什么样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鲜明标识,坚持科学化就是要在塑造党的特征上保持思想自觉。

  第四,党的社会角色的科学探索。中国共产党的社会角色发生过多次变化。从不为国民党政府承认的“非法党”到为社会所拥护和认同的领导党,从秘密隐蔽的“地下党”到公开活动的执政党,从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党到领导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党,从封闭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到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如此重大的地位转换和角色变化对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出严峻挑战。历史转换要求中国共产党科学把握历史方位,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把握时机,及时回应历史方位的变化,以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等坚定立场和鲜明观点,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角色,并把扮演好党的社会角色与加强党的建设紧密结合,使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践与服务社会需要、满足人民期待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五,党的建设布局的科学探索。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党的建设布局的科学性,党的建设必须形成合理布局。自毛泽东提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这一重大论断后,党中央开展党的建设就开始呈现布局的轮廓,以结构性布局与工程性要求相匹配,这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践的重要体现。延安整风运动围绕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形成“三位一体”布局,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创造了成功经验,党全面执政后基本就是按照思想、组织、作风三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的。此后,党的建设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布局上的新设计。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把制度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布局,使“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又把反腐倡廉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相并列,形成“五位一体”新布局。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进行新部署,提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04页。】,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布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六,党的建设方式的科学探索。党的建设既要注重内容,也要讲究形式,方式的科学化决定党的建设效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的建设方式受秘密处境和战争环境的限制而呈分散、零碎、局部的特点,较长时期里缺乏统一领导、全面安排、系统开展的条件。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发出“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号召,开启了党内教育方式的探索道路。此后,从组织党内高级干部、在职干部学习起步,到20世纪40年代初发展成为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发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有效方式。延安整风运动的典范经验使集中教育、统一思想、系统学习、全面整顿成为党的建设基本方式,它们行之有效、常用常新。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集中教育的形式推进整党整风活动,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不断改进党的建设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部署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坚持党的建设科学化,推进了党的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同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构建党的建设常态化机制的重要思想,要求把党内集中教育与日常学习相结合,在探索党的建设科学化方式上迈出了新步伐。

  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的科学化发展,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支撑,使中国共产党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三、思想创新: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丰富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具有独创性,百年历史实践中,党的建设科学化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理论,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化的建设逻辑,也是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驱动着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探索中不断形成新判断、新结论。

  第一,形成“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的重大论断。1939年10月,毛泽东为延安创办的《共产党人》杂志撰写发刊词,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8年的建设实践作了系统论述,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篇集中总结党的建设经验的文献。就是在这篇文献中,毛泽东把党的建设上升到“伟大工程”加以定位,提出必须解决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提高水平的问题”。【参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6页。】“伟大工程”定位的深刻性在于超越了事务性工作的简单认知,使党的建设成为内容全面、形式丰富、叠加互动的结构性任务。这样认识和对待党的建设,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升华。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这个重大论断一直沿用至今。

  第二,阐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宗旨表达了政党的根本追求,对党的建设具有决定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以“解放全人类”的宣称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把这个思想具体化,对党的根本宗旨形成明确规定,以自己的话语清晰地回答了建党图什么、干什么的价值诉求。“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2017年版第295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版第78页。】,“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3页。】,以人民为中心,这些体现党的根本宗旨的话语表达,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圭臬,构成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精髓。

  第三,揭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永恒主题。党的建设实践中,先进性和纯洁性从来就不能分割,先进要求纯洁,纯洁表现先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科学性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对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有深刻的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有很多论述。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陈云指出,共产党人的纯洁就是“指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中忠心为共产主义坚持奋斗的纯洁”【《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61页。】;刘少奇指出,如果不坚决反对非无产阶级思想,“那也就不能保持党的纯洁与独立,不能巩固党”【《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80页。】。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党中央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高标准,要求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表现先进性。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永恒主题”的重要观点。党的十八大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确定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线。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38页。】,强调“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55页。】,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的重要内容。

  第四,提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先进性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状态描述的话语,是政党比较意义的表达。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的先进性最重要的体现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属性,马克思、恩格斯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革命最彻底的无产阶级为基础创建政党组织,就是彰显其先进本质。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中注重从政党区别的角度思考党的本质,形成了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本质定性,毛泽东提炼概括了“三大优良作风”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61页。】。

  第五,提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的深刻思想。党的根本组织宗旨落实到党的工作路线和工作作风上就是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以建设“群众性党”为目标,不断增强群众意识,并逐渐形成了有着具体内涵的群众路线。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把“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坚持群众路线成为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一个标识。1956年党的八大上,邓小平从党全面执政的新方位出发,突出强调坚持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深化了离开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将一事无成的思想。党的十八大部署在全党开展以为民清廉务实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此后,习近平进一步提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34页。】的新观点。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党的群众路线是讲得最多、重视程度最高、涉及面最广和实践性最强的话题,长期积淀的思想在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中具有很重的分量。

  第六,构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体系框架。无产阶级政党不仅要解决好革命条件下的自身建设问题,而且要进一步解决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两个时间段虽然具有连贯性,但由于受时代条件和实践经验的局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建设的视野和论述集中在前一个时段上,对共产党夺取政权后的自身建设问题未深入展开。列宁领导俄国革命取得胜利后明确提出了执政后共产党建设的任务,但因过早逝世而使其初步的思考和提出的思想没能形成理论体系。斯大林接任苏共总书记后虽然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执政实践出现的许多失误留下共产党建设非科学化的教训。从社会主义发展史看,无产阶级政党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探索执政党建设的新课题。20世纪末,党中央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共产党成败得失的经验,反思自身建设遭遇曲折的教训,聚焦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构建要求,即“要把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与党执政新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161页。】。提出构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要求并形成如此丰富的范畴概念,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由此承载着时代新内容。

  第七,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从严管党治党的优良传统,“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467页。】。任何组织都离不开管理,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管党治党绝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被动应对,而是实现政党组织自我提升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在党弱小的时候,还是强大的时候,管党治党从严都是不变的原则。党的建设松松垮垮,不严不紧不硬,都会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贻害无穷。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化要求,努力寻求管党有方、治党有力、建党有效之策,提出很多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以“打铁必须自身硬”为要求,从顶层设计上布局、从具体操作上部署,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了新局面。习近平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十八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2页。】,“党的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3页。】,强调“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04页。】。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锻造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彻底性表现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上。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必须勇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充分展现了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质。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树立,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勇于自我革命的法宝。习近平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要兴党强党,保证党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实事求是认识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589、591页。】“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41页。】。他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深挖深层次的问题,坚决做到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敢于在自己身上“动手术”。他强调讳疾忌医是自我革命的天敌,没有外力能够打倒中国共产党,缺乏和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就会造成自己打倒自己的悲剧。这些重要思想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

  四、宝贵财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历史经验

  历史的价值通过现实的启迪而彰显,所谓“以史为鉴,以史资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1939年,毛泽东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阐述党的建设发展历程,指导思想就是“集中十八年的经验和当前的新鲜经验传达到全党,使党铁一样地巩固起来,而避免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4页。】。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抓党的建设,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不断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经验和成功做法,并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和实践要求加以创新。”【《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5页。】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积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新长征路上砥砺奋进的巨大资源优势。

  第一,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1页。】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实践中,党对自身建设的领导首要问题就是把握正确方向,引领全党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坚守党性底线、践行党的宗旨、执行党的意志、强化忠诚意识。加强党的领导是兴党强党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党的领导作了突出强调,提出要补足理想信念“精神之钙”,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坚决反对和抵制党内不正之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扎紧制度篱笆,严明党纪党规,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一系列引领党的建设正确方向的具体要求,必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定地贯彻执行。

  第二,必须始终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无论是领导中国革命还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衡量和判断党的建设有没有成效,都以党的中心工作是否顺利开展和完成为标准。历史上,党曾经因脱离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工作而使党的建设遭遇曲折,也曾因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背离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而陷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迷途。这样的教训为党的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提供了证明。新时代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全党结合党的中心工作、聚焦党的历史使命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发展,以服从和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实际成效检验从严管党治党的效果。

  第三,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创造党的建设科学化新鲜经验。人类社会依靠经验传承而进步,党的百年建设实践凭借经验继承而推进。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情下如何建设共产党,在14亿人口大国怎样治国理政,既没有可供临帖照描的书本,更没有能够模仿复制的母板,一切都要靠自己探索。从不知到知之、从茫然到自觉、从肤浅到深刻,探索的过程就是经验积累的过程。继承经验不是简单沿袭,不是机械搬用,历时性的经验要产生共时性的效用必须实现创新转换。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特质,建设创新型政党是党的建设目标。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要注重把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把总结自身经验和借鉴世界其他政党经验结合起来”【《十八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2页。】。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坚持的经验遵循。

  第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增强党的建设实效性。党的建设不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地搞党的建设背离了科学化的轨道。做实党的建设必须有效解决党内和党的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延安整风运动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解决了党建立以来在路线方针政策上一直没有解决好的分歧问题,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实现了思想统一,从而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党全面执政后开展的历次整党整风活动都有明确的针对性,指向实际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继承问题导向的历史经验,党的建设直奔问题、力求实效并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习近平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坚持“靶向治疗”,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8页。】。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党的建设,就要把解决问题的实效作为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的落脚点。

  第五,必须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协调发展,注重发挥伟大工程内部关联作用的合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的经验表明,党的建设从来就不是独径单进式发展的,多方面关联的结构组成决定了党的建设不能畸重畸轻。从延安整风运动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历次整党整风和学习教育活动中,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都有全面的体现。新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发展将这个经验上升为制度,规定党的建设必须把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各方面建设同向发力、发挥合力。

  第六,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强韧劲。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记录的不是一朝之成,不是一夕之功,管党治党没有终点。“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这是基于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发出的号召。习近平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就要跟进到什么阶段,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3页。】他强调,党的建设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抓抓放放,紧一阵松一阵,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决不能有任何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这些重要思想为新时代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推向前进提供了行动指南。

  历史的发展轨迹是实践的历史记录,人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从哪里出发、是怎样走过来的、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教训,从而为今天怎么发展、未来如何前进提供有益启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的科学化发展留给我们的经验财富,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能。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