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学习正当时 理论热点

中部地区崛起 河南奋勇争先

时间:2021-09-14   来源:河南日报

  图①我省夏粮喜获丰收。刘金元 摄

  图②郑卢“空中丝路”已成为郑州国际航空货运的主力军。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邓放 摄

  图③米字形高铁网覆盖中部、辐射全国。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你了解多少?

  ●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

  ●2021年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15周年

  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7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

  9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豫”有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逯彦萃

  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蓝图”已绘就,河南如何书写更加出彩的绚丽新篇章?9月13日,我省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的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回应公众关切,并明确未来通过挺起河南制造硬脊梁、激活创新发展动力源、构建交通枢纽新优势、强化市域县域双支撑、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等五个方面巩固优势、再造优势,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积极有为。

  河南为何要在这五个方面发力?如何实现积极有为?权威人士作出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发挥中部地区比较优势,并在产业集群、粮食生产、物流枢纽、中心城市等领域多处提到河南。近年来,河南在以上五个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为进一步巩固优势,我省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

  一是挺起河南制造硬脊梁。在“一五”“二五”时期,河南形成了制造优势。如何将制造优势发挥好?我省把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讲,就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嫁接赋能,推动装备、食品、轻纺、汽车、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脱胎换骨”,加快迈向产业链“关键环、中高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聚焦智能终端、新材料、新能源等,形成一批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对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围绕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聚焦量子通信、新型互联网、基因技术等进行储备,实施孵化工程、夯基垒台。

  二是激活创新发展动力源。我省将全面对接国家战略创新力量体系,着手重建、重构、重振河南科学院,加快嵩山实验室、种业实验室等一批实验室建设,实施“双一流”高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政产学研用主体贯通,人才、资金、技术和数据要素聚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形成一种新的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三是构建交通枢纽新优势。河南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这是我省的一大优势,全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五条经过河南。把交通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这正是河南现在发力开展的一项工作。我省打通大通道、疏通微循环、解决体制机制堵点问题,依托中欧班列,还有郑州至卢森堡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海铁联运通道,加快建设陆、海、空、网四条“丝绸之路”,形成新优势。同时,把人才、技术、资金和实体产业留在河南,实现“流量”变“留量”。

  四是强化市域县域双支撑。我省将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县域经济“成高原”,同向发力、良性互动。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拉高标杆、放大视野,提升国际化,争当国家队。将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成为重要增长极,同时再培育几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另外,把河南的“底板”抬升、“底盘”做大。我省正在实施放权赋能,对开发区实施新一轮改革,也就是扩区、整合、调规、改制,推动开发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平台。

  五是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河南一直是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在粮食生产方面,我们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力度,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提升抗灾能力,确保粮食产量能够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同步推动延伸河南粮食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巩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让“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向“世人餐桌”提质增效转变,扛起河南应有的担当。

  转型发展 挺起河南制造硬脊梁

  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赵西三

  《意见》的发布,为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勾勒了新蓝图,也为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河南拥有一批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要抢抓战略机遇,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打破路径依赖,加快优势转化,实现换道领跑,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更多河南产品进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环、中高端。

  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上寻求新突破点。我省传统产业占比高,改造空间巨大,可以强化与数字经济、前沿技术等对接链接,以“脱胎换骨”式改造寻求新突破点,开辟更多优质新赛道。

  在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上形成新生长点。我省新兴产业提升空间广阔,可以立足区域综合优势,聚焦特色细分领域,引进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形成产业新生长点。

  在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上找准新切入点。聚焦若干前沿领域,突出创新引领,依托科学家和高端研发团队加快“未来技术产业化”,依托优势产业颠覆式改造推进“现有产业未来化”,形成新的起跑线优势。

  在优势集群培育上打造新支撑点。依托京广、陇海、京九等沿线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完善开发区体系,强化载体支撑,积极承接制造业转移,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标志性先进制造业基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辉 整理)

  科技创新 激活创新发展动力源

  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梁红军

  只有激活创新发展动力源,才能为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尽的能量。我省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要坚持“两头抓”,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和对接,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营造创新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

  为此,一方面我省要在高水平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世界一流学科、世界前沿课题、重大关键创新成果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体现河南担当,打造我省科技创新的标杆和名片。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加快培育壮大一大批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载体,实现创新主体高效联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从而深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我省要通过建设一流创新平台,着力凸显战略性引领性;通过培育一流创新主体,着力扩总量强覆盖;通过聚焦创新项目实施,彰显“项目为王”理念;通过提升创新载体实力,突出功能性服务性;汇聚一流创新人才,突出平台、高校和产业亟须;优化科技创新布局,着力提升集中度显示度。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江勇 整理)

  交通枢纽 构建交通枢纽新优势

  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徐强

  《意见》明确了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提出要坚持开放发展,加快内陆开放通道建设。截至2020年,我省综合交通网总里程27.8万公里,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日益完善。当前,一系列国家战略平台和载体落地河南并深入推进,需要我们打造“内捷外畅、立体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通大动脉、构建大枢纽,完善“米+井+人”字形骨干通道,不断增强交通服务重大战略能力。

  河南要聚焦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加快破解流通领域结构性问题、体制性堵点,推进“枢纽+通道+网络”有机衔接,把更多人才、资金、技术留下来,变“流量”为“留量”,再造枢纽、通道、物流优势。

  发展现代枢纽产业体系。引进和培育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构建航空、陆港、港口、高铁等枢纽经济产业链,形成各种要素大聚集、大流通、大交易的枢纽经济业态。

  强化门户开放和平台承载能力。依托中欧班列、郑州至卢森堡航线、跨境电子商务、海铁联运,推进陆、海、空、网四条“丝绸之路”建设,实现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

  同时,在推动交通运输数字转型、加强交旅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为河南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当好先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整理)

  县域经济 强化市域县域双支撑

  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高亚宾

  9月13日,国新办举行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我省将“强化市域县域双支撑”作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就是要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参与全球竞争和高端资源集聚、辐射带动全省发展,以县域为基石稳定经济人口基本盘、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构建“中心带动、多点联动、县域支撑、全域开放”的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强化市域县域双支撑”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通过强化郑洛双核引领“起高峰”。高标准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提质进位、促进洛阳副中心城市提级扩能,打造引领河南全省发展的“双引擎”。二是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强化周边联动,进一步提升南阳、安阳、商丘三个区域中心城市规模能级和辐射带动力,吸引人口经济要素集聚。三是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坚持把县域治理“三起来”作为根本遵循,把“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作为重要载体,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全面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在一些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逯彦萃 整理)

  粮食安全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 黄幸福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9月13日,我省发布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举措,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住农田才能保住粮食生产。我省正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改造,计划到“十四五”末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4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保障好粮食产能1300亿斤的基础。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芯片”。我省将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聚焦创新资源,实施技术突破,从种业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

  种好粮更要用好粮。如何让粮更值钱?我省着眼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目前,农产品深加工已经成为我省的重要支柱产业。我省将延伸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提升比较优势,调动种粮积极性,巩固好粮食生产的基础,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同时提升防灾减灾抗灾能力,提高优质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晓波 整理)

  改革兴豫 增强改革开放新活力

  省委改革办督察处处长 胜栋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河南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帮助下,河南形成区位交通、制造业、粮食生产等优势。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巩固优势,再造优势。通过谋划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重大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河南发展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在服务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必须将改革开放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要把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任务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各项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全面改”上做文章;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县域经济等重点领域改革,选取真正的难点集中攻关,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在“深入改”上下功夫;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改革决策部署,聚焦影响治理效能的突出矛盾、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障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在“改什么”上明思路;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在维护粮食生产安全、构建交通枢纽等方面,大胆闯、勇敢试、彻底改,推动各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怎么改”上出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