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河南实践 出彩河南

老家河南就是“中”:乡村民宿催生新消费模式

时间:2020-06-30   来源:河南日报

  2019年11月14日,第五届全国民宿大会在新县召开

  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民宿走进河南”活动在林州举办

  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民宿走进河南”活动在罗山县举办

  大别山民宿学院

  网红打卡地新县“老家寒舍”民宿

  5月11日召开的全省文化旅游大会强调,要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防止人员大量聚集的前提下,提振文化旅游消费,推动文化旅游市场平稳运行。这是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文旅企业复苏的重要节点召开,帮助文化旅游企业克难攻坚的动员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文旅消费加快迭代升级。乡村民宿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消费热点,正在成为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手段。令人惊喜的是,五一期间,河南多地乡村民宿较为集中的地区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全省有30多家省级精品民宿入住率达到100%,知名民宿均出现接待饱和状况,成为文化旅游一大亮点。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文化旅游业长达几个月几乎“停摆”。在当前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业复苏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对于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提高民众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当前互联互通的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民宿在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由于人们对特色化、品质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开展诸如养生保健、休闲度假、健康养老、民俗娱乐、教育培训、野外扩展、创意农业等个性化活动,从而促进旅游消费持续升级。随着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持续扩大,也催生了乡村民宿设计、建设、融资、运管、培训、用品、餐饮、营销、网络预订等多种服务业,“跨界融合”正催生一大批文化旅游新业态,由此推动内需不断扩大,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

  1、乡村民宿提升了住宿消费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产品的低端尤其是高品质住宿服务的缺失,导致乡村旅游以往的市场以半日游、一日游的观光市场为主,过夜游的度假市场发展缓慢。数据显示,游客消费的60%发生在晚上6点以后。作为星级酒店业颠覆者的民宿进入乡村旅游领域,填补了乡村旅游中高品质住宿的供给空白,既从根本上优化了乡村旅游住宿服务的结构,又极大丰富了乡村旅游住宿服务的数量。供给侧的结构性变革,必然带来旅游需求侧的革命性变化。来自国内主要OTA的数据表明,乡村旅游市场因为民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18年乡村民宿消费者在乡村停留时间已经延长到2.6天。乡村民宿消费者的地域构成已经由本地市场为主跃迁为本地市场、周边市场和远程市场三分天下,并且越来越多的在华外国人和入境旅游者因为民宿的吸引而进入乡村旅游消费市场,乡村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因此而提高。如济源市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民宿,依据自身特色,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品。如那些年小镇以茶树种植和茶叶采摘、制作、销售为产业支撑,打造茶道和茶文化、采茶体验、研学旅行等多种旅游方式。王屋老街以民宿为依托,开发夜游、灯光秀、演艺等一系列活动,为王屋山景区引来了大量游客,形成了以民宿带动多业联动、多业融合的乡村旅游新业态,留下了更多的游客在此停留住宿消费。栾川县重渡沟在乡村民宿建设中,重点打造好民宿的休闲环境、景区的人文环境的同时,着力改变群众的经营理念,原来是相互攀比谁家的床位多,现在是比谁家的环境好,引导群众理解“有舍才有得”“房子是给游客住,游客满意才算好”“宁要一人住十天,不要十人住一天”,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休闲空间和特色化服务项目。

  2、乡村民宿促进了文化产品的认知和消费

  文化与旅游融合,诗和远方牵手,文化才能走向“远方”,旅游才更有“诗意”,并促进彼此产业链的增值。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把文化与旅游紧密融合起来。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旅游活动中约有37%涉及文化因素,文化旅游者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长。而传统的乡村旅游,忽视乡村文化的融入。民宿的到来,建立了全新的乡村旅游文化认知体系和行动体系,民宿为乡村旅游带来了全新文化思维,做到了知行合一。首先是对乡村文化的高度尊重,把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度的创意利用,进行有效传承。其次是将城市时尚文化导入乡村,与乡村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全新的主人文化,表现为独特的生活方式。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时尚,在民宿跨界、混搭、融合、发展,为乡村旅游赋予了全新的文化内涵,开启了全新的文化表达与旅游转化形式,极大提高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和附加值。如新县围绕民宿产业,加强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民俗文化活动展演,将“文旅融合”和“沉浸体验”相结合,在民宿集群所在乡村,常态化开展地灯戏、花鼓戏、皮影戏、豫南民歌等非遗展演。结合“信阳菜”品牌打造,挖掘传统美食,举办农家厨艺大赛、特色非遗小吃大比武活动,叫响“大别山将军宴”“大别山乡宴”两大餐饮品牌,炒热了本土美食文化。修武县的“云上院子”精品民宿,在开发中力求修旧如旧,请来当地老工匠,重拾老手艺,尽可能利用老材料,拙朴的木家具、扎染的布艺、千年古槐、亿万年的石头,甚至带些沧桑气度的百年石屋剧场都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演绎着“老村新生”的故事。

  3、乡村民宿促进了农村观光业消费

  近年来,一些乡村依托离市区或景区较近的地理区位及本地资源优势,开发有自主采摘、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产品的休闲农业游憩园,集滨水垂钓、亲水游乐、休闲度假、培训疗养、山水观光、渔家体验、特色餐饮等于一体。村民们利用闲置民房,开发建设民宿。通过民宿带来的大批游客,一方面可以带动景区周边乡村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设施的完善,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促进乡村旅游及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让广大游客既能亲自体验特色农产品“种养加”全过程,又能欣赏田园自然风光,拉长旅游产业链,带动周边观光农业的兴起和农村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旅游从单一观光向多角度观光、从一日游向多日游、从忙碌游玩到放松身心、从低层次消费到高层次满足、从来一次到来多次的转变。如西峡县陈河坡花海果香示范园区依托万亩猕猴桃观光园,打造集休闲观光、垂钓采摘、互动体验于一体的体验式民宿,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通过民宿发展,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香菇宴”“山珍宴”“药膳宴”“农家宴”成为乡村旅游的美食品牌,同时各地的农副产品如西峡县的猕猴桃、香菇成了热销的旅游产品。当地村民通过房屋租赁、经营民宿、服务就业、农副产品销售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实现了脱贫。济源市打造黄河沿岸小浪底乡村旅游带,全市初步形成了体系完善、布局合理、品质优良、百花齐放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

  4、乡村民宿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消费

  民宿作为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板块,是乡村振兴、农耕再造、农旅融合、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国各地的民宿产业发展经验显示,民宿不只是简单地提供食宿的经营场所,更重要的是能盘活存量资产、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活化乡村和社区、保护传统文化,还能带动当地就业,吸引原住民回归,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推动生态保护,产生促进城乡协调、辐射带动多元的综合效益。新县“老家寒舍”民宿由一栋两层楼房和一个农家小院构成,房屋为斜顶瓦房结构形式,属于典型的豫南民居风格。农家小院充满田园风情,室内陈设尽显古朴典雅,是都市家庭前来休闲度假、体验乡村生活的首选之地。新县漫居民宿位于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景观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丁李湾古村落,由杭州漫村文旅投资公司兴建。丁李湾古村落距今700多年历史,白墙黛瓦、雕梁画栋,是国内罕见的具有豫南特色的古建筑群。漫居民宿依托古村落建筑,规划打造民宿集群,涵盖50间客房及非遗活态馆、精品咖啡馆、文创集合馆等休憩空间,民宿外部古朴典雅、内部高端轻奢,适宜城市白领人群。漫居民宿是新县招商引资发展民宿的典型代表。南阳市依托原生态的古旧村落,对农村老旧房屋进行整体设计、加固、装修,保留原来的乡村风情和古朴厚重的文化底蕴,建成文化民宿村。重点打造了西峡县白庙民俗文化村、湾潭农耕文化村、木寨抗战文化村,南召县云阳镇石头村、小店乡石舍人家等一批文化民宿村,让游客体验古村落的神秘与静谧,感受古村落的文化底蕴。让古建民居得以保留、村落庭院得以绿化、民俗文化得以传承。

  5、乡村民宿促进了健康养老服务消费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健康的追求,涵盖医疗保健、健康看护等服务的健康养老业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健康医疗服务的总需求急剧攀升,健康养老业被誉为21世纪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产业”和“朝阳产业”。特别是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老年人口数量将会继续增长,为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庞大需求基础。一些民宿纷纷把发展康养产业作为发展新引擎,通过向游客展示中药种植、生产、中药炮制等情景,使游客了解对产品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流程,零距离体验产品品质和中医文化,扩大了中医药保健等旅游商品的推广,延长了乡村旅游链条。如修武县将乡村美学教育、特色文化推广、农副产品开发等内容与民宿产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将太极养生馆、怀药养生餐、特色非遗展等业态走入民宿,丰富了民宿的产品内容,增强了宾客的入住体验,在最大限度保留乡土特色的基础上,提升乡村资源的溢价空间。一些乡村民宿通过与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产业的融合,扩大了新型服务消费。如新县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山地资源,将旅游景区(点)与周边山地、步道等体育健身资源整合起来,全力打造集红色教育、休闲度假、运动体验、康体养生、赛事观赏于一体的民宿线路。依托香山湖环湖旅游公路积极培植野外拓展、徒步骑行、户外露营、环湖自行车赛等山地户外体育旅游活动,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大别山露营公园是以房车露营、休闲度假、爱国教育、全民健身为主的新型旅游综合体,拥有房车、木屋、集装箱和民宿四种住宿形式,建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教、养、商于一体的旅游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