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河南实践 出彩河南

河南稀有剧种再进清华 将在高校书写新传奇

时间:2019-12-06   来源:河南文化网

  中国非遗戏曲进校园—2019清华大学校园戏曲节 河南稀有剧种展演媒体见面会现场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张玉红致辞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致辞

  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总经理李志远致辞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现场答记者问

  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总导演张建萍现场答记者问

  记者问现场

  天下第一团太康县道情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张天印发言

  参会领导给参加稀有剧种展演代表颁发清华大学展演证书

  “八大仓”合影亮相

  稀有剧种唱主角,活态传承进清华。11月26日,中国非遗戏曲进校园—2019清华大学校园戏曲节河南稀有剧种展演媒体见面会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举行。

  这是河南稀有剧种连续第二年来到清华大学。本次活动将继续彻落实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自信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讲话精神,促进民族艺术传承,抢救濒临失传的稀有剧种,为稀有剧种开拓市场、注入活力,让这些非遗项目活起来、火起来。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张玉红,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祝欣、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总经理李志远、总导演张建萍等同河南各稀有剧种剧团负责人和2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参加了媒体见面会。

  张玉红在致辞中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传统戏剧是非遗的重要门类。以传统戏剧类非遗代表项目为依托,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对于振兴戏曲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清华大学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高等学府,河南是戏曲之乡。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与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共同开展“河南稀有剧种进清华”系列活动,将向清华师生展示中国戏曲之美,展现河南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清华学子一定会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提升,河南稀有剧种也一定会因为在清华的展示传播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戏曲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相信此次活动必将会对全国大中小学开展好戏曲进校园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一定会为培育更好的戏曲传承土壤、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彭刚代表清华大学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校园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主要阵地。2018年校园戏曲节期间,在李树建院长的号召下,河南稀有剧种首次走进清华,先后上演了多个经典剧目,让河南的戏曲文化在清华园引发了热烈的反响,清华师生也更深入地了解到不同剧种所展现的地方特色,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展演将很多经典剧目及折子戏带到清华,相信能让更多的清华师生了解地方戏曲艺术之美、感知中原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有助于树立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用传统戏曲艺术之美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李志远代表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表示,河南稀有剧种再次来到清华举办展演活动,此次活动每场演出均通过互联网戏曲平台戏缘app直播,每场演出开始前,均设立场外直播间邀约相关负责人和主演以及现场观众进行直播访谈,呈现多彩中原文化,携手助力传统戏曲的传播与传承!

  2018年,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与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联合举办了“河南戏曲艺术周暨稀有剧种公益展演"活动。作为“2018校园戏曲节"的重头板块,通过演出、互动、研讨等形式,普及地方戏曲艺术,在校园内引发广泛影响。此次河南稀有剧种再次走进清华校园,有太康道情、商丘四平调、延津二夹弦、濮阳大平调、永城柳琴戏、安阳怀调、沁阳淮梆7个来自河南的稀有剧种剧团代表登台亮相,这些稀有剧种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独特的唱腔以及灵活的表演形式,凝结了地方的审美情趣与风俗习惯,承载着地方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原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据悉,本次展演活动是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指导下,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支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承办。展演活动将于11月27日—29日在清华大学上演太康道情、延津二夹弦等河南稀有剧种的经典大戏和折子戏,欢迎广大师生前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