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河南实践 中原新论

加快郑州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时间:2021-12-29   来源:河南日报

  □尹勇 翁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并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要推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主副引领、四区协同、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都市圈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郑州都市圈以全省8.7%的面积,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创造了全省30%以上的经济总量,是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郑州都市圈产业共链、交通共网、生态共治的态势日益明显,共同支撑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大局。从国内外都市圈一体化成功经验和我省发展实际来看,推进郑州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首在优化资源配置,重在扩大短板领域供给,胜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要在化解行政壁垒。总体上应从四个方面综合施策,创新推进。

  顶层设计,统筹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布局

  郑州都市圈包括1个省会城市、4个省辖市中心城区、11个县(市)和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公共服务区域、城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要将统筹公共服务区域、行业和基层(社区)布局作为落实郑州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坚实支撑,促进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均衡普惠。一是统筹公共服务区域布局。依托龙头城市郑州市和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中心城区,各县(市)主城区、各重点镇和特色镇,构建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区域公共服务次中心—县域公共服务中心—镇级公共服务中心,形成层级清晰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二是统筹公共服务行业领域布局。构建教育、医疗等重要公共服务领域共同体,形成集团化、集群化发展态势,通过合作共建提升各领域公共服务发展能级,推进公共服务跨地域、跨人群均衡布局。三是统筹公共服务设施社区布局。按照“15分钟服务圈”建设要求,加快郑州都市圈优质公共服务下沉和延伸,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便利性与可及性,将公共服务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扩大供给,补齐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短板

  郑州都市圈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服务效能相对落后于国内其他主要都市圈。要将扩大有效供给作为推进郑州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努力破解“圈”内公共服务总体供给水平不足、部分领域发展不充分问题。一是补弱补缺,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优先补齐郑州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软硬件短板弱项,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生活困难群众倾斜,不断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实现都市圈公共服务能力整体提升。二是数智赋能,促进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推进公共服务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加快“数字都市圈”建设,促进公共服务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不断提升公共资源服务效能,推动郑州都市圈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步入全国先进地区行列。

  便利共享,聚焦公共服务五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育、就业创业和文化旅游体育,是郑州都市圈居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公共服务。通过率先推进五大领域公共服务跨区域共建共享,引领带动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努力达到全域公共服务的便利可及。一是推进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支持优质中小学开办分校,有序推进随迁子女跨区域转学便捷化和入学待遇同城化。加大力度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合作办学,共建“双一流”高校。支持郑州都市圈打造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二是建设医疗健康服务共同体。深化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支持高水平医院组建都市圈医疗联合体和重点专科联盟,持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三是协同发展养老托育服务。共同孵化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托育机构,培育一批养老托育服务综合体,筑牢“一老一小”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力争在全省养老托育服务改革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四是合力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成立郑州都市圈公共创业服务联盟,帮助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凭证的公共就业服务待遇流转制度。五是加快文化旅游体育合作发展。协同建设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联合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生态走廊,联合洛阳开展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系列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

  制度创新,破除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行政壁垒

  郑州都市圈建设起步较晚,各地公共服务标准、政策和机制体制远未统一。要将加强公共服务标准、政策和信息衔接作为推进郑州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重点和关键,努力突破“圈”内公共服务行政壁垒,实现公共服务要素跨地域无障碍流通。一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衔接。以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为依托,制定适应郑州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具体实施标准,推进都市圈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内容、数量等衔接一致,以标准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加快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制度衔接。建立政府间协商机制,强化政策制定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推进区域性公共服务重大项目统筹规划、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服务资源辐射范围。三是促进政务服务信息衔接。率先推进政务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强化民生重点领域数据信息交换共享,加快实现民生保障事项“一地受理、一次办理”,建立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文化旅游等一卡通体系,实现都市圈内居民跨区域无障碍享受公共服务。

  (作者单位: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