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讲坛网 宣讲在线 他山之石

北京冬奥宣讲团走进朝阳高井村,讲述 “我的冬奥故事”

时间:2021-12-29   来源:新京报客户端

  12月2日,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还有64天,北京冬奥宣讲团一行8人来到有“京东第一村”美誉的朝阳区高井村道德讲堂,为这里的村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奥运宣讲。

  北京冬奥宣讲团由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讲师团联合组建。在宣讲会现场,宣讲团成员通过视频和演讲的形式,生动地为大家讲述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队员亲身经历的冬奥故事。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主管徐艳丽为大家介绍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备进展情况,包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项目设置、三个赛区的场馆建设和保障情况等。在她的介绍中,中国冰雪运动的起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原来新疆阿勒泰地区作为人类历史上滑雪运动的起源地之一,2005年就在这里发现了距今约12000年的洞穴壁画,上面记录了早期人类的滑雪运动。

  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龙潭美景社区副主任王波,也是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的志愿者。她在现场讲述了她的“冰雪良缘”:小时候第一次滑雪的经历虽然紧张又狼狈,却让她由此爱上了冰雪运动,并成为其加入滑雪战队志愿者队伍的最初起点。2018年底的国际雪联高山滑雪远东杯比赛,她担任终点裁判助理,4天的赛事正赶上全国大面积降温,第一天就遭遇了零下15摄氏度的“考验”,“早上5点起床,6点上山,7点到岗,连续在雪地里工作七八个小时。”她的小伙伴们,也个个都像圣诞老人似的,眉毛、眼睫毛都挂满了白霜。这让她既体会到作为一名雪上运动志愿者的艰辛,同时为接下来能够服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而感到光荣。

图片6

  首钢园运动中心制冰师刘博强,原是首钢集团的一名转岗职工,在首钢工作了20年,他的工作是轧钢工,一直和高温和钢水打交道。2016年冬奥组委进驻首钢,原来的首钢车间被改造成了冬奥训练场所,刘博强也转型成为了一名制冰师。从轧钢工到制冰师,工作内容的转变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日复一日泡在体育场,他掌握了所有项目中难度最大的冰壶赛道制冰。

  曾6次破残奥世界纪录的原残奥会运动员刘玉坤,现场分享了她戴着假肢踏进专业体育领域的经历。1984年,她来北京换假肢时路过工人体育场,巧遇了正准备参加美国洛杉矶第七届残疾人奥运会的集训队,特别是时任带队教练的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田麦久跟她说过的一句话让她记忆犹新,他说:“你要是不怕吃苦,将来你也能成为一个让国旗升起来的人!”田教练的话让她再度燃起生命的希望之焰。

  自2017年北京冬奥宣讲团成立以来,宣讲员们通过自己经历的故事,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地为大家介绍了北京冬奥会筹办进展情况,宣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冬奥知识。

  徐艳丽告诉记者,冬奥宣讲团成员有5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其中包括北京冬奥组委与冬奥会筹备有关领域的工作人员,也不乏奥运冠军、冰雪运动爱好者、学生和媒体记者等。通过这些人的讲述,以全链条的形式来反映冬奥筹办的进程,展示冬奥会筹办中的重要成果,讲好中国的冬奥故事。

  “宣讲团以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大家来关注冬奥、了解冬奥,这些亲历亲为的故事让听众觉得很鲜活有趣,所以宣讲团的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徐艳丽说,从最初要“安排宣讲”,到现在是“主动邀请”。截至目前,宣讲团走进了学校、机关、企业、厂矿、军营、社区,并远赴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福建等地,共计宣讲370余场,直接受众超过15万人。与此同时,“我与冬奥”的系列云上宣讲短视频受众超过1亿人,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与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