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宣讲 河南实践 出彩河南

青山常绿有未来——“两稳一保”看河南之二

时间:2022-07-12   来源:河南日报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机车间里,巨大的盾构机刀盘被工人们一点点焊接起来。本报资料图片本报记者聂冬晗摄

  □本报记者 栾姗 曾鸣 李鹏 孔学姣

  郑州中铁装备,工厂车间生产繁忙;

  洛阳洛邑古城,街头巷尾店铺林立;

  周口中心港口,河面货船往来穿梭……

  这是社会的日常,也是经济的活力,背后离不开众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稳增长的基础在于市场主体,保就业的基础也在于市场主体。倘若以“青山”喻指市场主体,那么,只有留得青山,才能赢得未来;只有青山常在,才会生机盎然。

  稳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省委、省政府及时调动“政策工具箱”,助企纾困举措密集落地,地方行业企业努力开启“自救百宝箱”,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和经营模式,算好“加减乘除”,力保青山常绿,提振河南稳增长、保就业的决心和信心。

  加法求增量算好红利账

  生产稳则企业稳,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正常运转起来才有流通和消费。

  “订单”——这是工业企业最急迫的诉求。复不了工交不了订单,产品做出来运不出去,收不回账款现金流吃紧,都会影响新订单的获取。

  “客流”——这是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最热切的期盼。景区、商场、饭店暂时封闭没客流,房租、工人社保、工资等都要照常支出,也会进一步增加经营压力。

  企有所呼,政有所应。全省各地各部门加密政策、加大力度、加强信心,保供稳产的“组合拳”加速推出。

  省发展改革委依托“四保”白名单项目运行调度平台,制定“政策找企、应享尽享”机制;省工信厅、省财政厅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奖励政策;省交通运输厅设置“点对点”绿色通道,企业应急状态下不停运;省商务厅加大发放消费券力度,划定区域和固定时段开展外摆经营活动;省人社厅给予特困企业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看得见的手”靠前解忧、“看不见的手”主动作为,双手紧握推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全力把耽误的进度夺回来、把落下的任务补回来、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

  简政放权,跑稳“最先一公里”。

  手机注册、电脑审批,个体工商户自助“秒办”营业执照。洛阳市卓凡副食批发商行老板郑琳通过手机上的“河南掌上登记”APP,网上自主申报、系统智能审批、实时自动发照、全流程无人干预,24小时内营业执照正、副本邮寄到店。

  创新监管,全力化解“中梗阻”。

  政策不知道、知道找不到、找到看不懂是企业经常遇见的难题。漯河市研发全省首个“政策计算器”,由企业找政策变政策找企业,实现惠企政策“一键直达”。河南曙光健士医疗器械集团董事长万智勇收到平台自动推送的“一企一策”报告,直言“好政策算得出来!”

  高效服务,跑好“最后一公里”。

  “围墙内的事儿交给小郭。”在安钢集团冷轧公司,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安阳市高新区招商局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郭丽娟担任驻厂员,为企业投资项目提供审批手续全生命周期代办服务,创造了全省能评报告编制时间最短的记录,让企业专注干好车间里的事。

  在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中,市场主体也加速复苏。

  听,机器声在轰鸣。工业生产企业开足马力、正常运营,带动金融、证券、投资、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恢复。超聚变、上汽、比亚迪等制造企业纷纷抢时间、赶订单、交付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中原银行、中国信保、中金汇融等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提供增信服务、加码风险投资。

  看,“烟火气”在回归。餐饮、影院、民宿等生活性服务业复苏,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从业者“慷慨解囊”拉动消费。郑州、洛阳、新乡等地消费券“高温”不减、“火”力迸发,短短几分钟内百货、餐饮等热门票券就被一抢而空,其中主城区消费券更是被“秒杀”。

  红利账,算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折射最朴素的道理,好环境带来好前景。

  减法保存量算好风险账

  办事成本高、抵御风险能力偏弱、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存在的问题。越是压力当前,越要学习园丁精耕细作的智慧,想方设法拆门槛、降成本、减负担,帮助市场主体在困境中“逆袭”。

  ——用公平竞争“厚植土壤”

  “开办企业”指标全国领先。数据通过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服务平台推送给了公安和税务部门,就可以直接去办理公章刻制和领取发票……开封市行政服务中心,申请人于仲涛3个小时就把企业开办的手续全部办完。河南压缩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企业开办时间已经压缩至1个工作日,对标对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全国首家“整县打包”用电。修武县工商业企业规模小、较零散,在购电市场上议价权不高,电价普遍高于周边。修武县由政府出面和电力单位洽谈达成合作,去除转供电环节层层加价,从企业零打碎敲、各自为战,变为全县工商业整体提高议价权,推动电力交易从零售向团购转变,有效节能降耗。

  扩大“企业开办+N项服务”覆盖面、提高中小企业政府采购份额预留,保障各种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拆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隐形门槛”。

  ——用减税降费“精准施肥”

  房屋减免“两者取高”!陕西首信商贸有限公司是郑州机场航站楼商户,销售河南特产和提供快餐服务。营运总监徐辉接到通知,既可选择“2019年客流量同比计收租金”,也可选择“3免、12减半”的政策交房租。前者是河南机场集团的自选动作,后者是省政府国资委的规定动作,当月哪个交得少,商户就可以选哪个。

  “六税两费”顶格减征!一笔1632万元的留抵退税到账,让河南爱思嘉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郭大宏松了口气,“退税款雪中送炭,让我们有更充足的资金和信心应对变化。”

  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从60%提高到90%,保持连续满负荷生产且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20万元的财政奖励……梳理“真金白银”政策,既有阶段性措施,也有制度性安排;既有普惠性政策,也有特定领域帮扶举措,真正“施肥”施到根上。

  ——用金融信贷“催枝壮苗”

  融资难、融资繁、融资贵,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不会贷,“三融四不”直指中小微企业困境的症结所在:现金流。有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到下一个账期?有没有足够的现金给员工发工资?这直接关系到企业能不能正常运营。

  受极端天气影响,河南大成种业有限公司急需一笔流动资金收购种苗,董事长李继军用自己独有的玉米新品种权为质押,换来中原银行300万元授信额度。

  省财政厅灵活运用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池,构建国家、省、市县和银行的四级风险分担机制;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执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支持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两者分别从制约政府性融资担保授信、政策性金融机构放贷的因素入手,打破信贷资金流动的梗阻。

  风险账,算的是“沉舟侧畔千帆过”,追求最走心的服务,该出手时就出手。

  乘法提质量算好效益账

  市场主体做得好不好,回归市场经济本质,还是要看供需关系。掌握专利、标准、品牌的高质量密码,生产具有创新突破技术的产品,才会激发消费者“买买买”。

  人无我有,技术专利化。

  冷轧和热轧是两种不同的钢铁工艺,价格涨跌好似“电煤”关系。2020年,热轧钢价格一路看涨,冷轧钢价格跌入谷底,

  安钢集团加快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及时启动冷轧电磁新材料工程项目。项目投产后,不仅填补河南“双碳”高端电磁新材料空白,还赢得格力、海尔、上汽和奇瑞等多家大型企业的订单,当年实现盈利。“做技术,一定要做到独特。”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副经理商存亮说。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通过验收,省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启用……随着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日益健全,激励政策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转变。

  人有我优,专利标准化。

  世界汽车漆颜色有几万种,而且同一种涂料,不同批次存在色差,使用年限不同,也会与原漆色产生色差。

  郑州三华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沈如华是个“色彩大师”,攻克色彩基因密码,占据全国90%市场份额,下的是绣花功夫。他自主研制的色浆泵,注出量低至0.015毫升,相较于国外竞争对手的0.077毫升,刷新了色浆最小注出量极限,攻克了调色机色浆精细度难题,一举拿下22项专利。“中小微企业要活得好,要么做到最好,要么就别做。”沈如华说。

  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标准”是绕不开的话题。省市场监管局采取政府引导、以奖代补等办法,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制定,抢占发展先机。

  人优我特,标准品牌化。

  倒入热水,用勺子搅一搅,一碗红枣银耳羹端上桌。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瞄准单身经济和银发经济,在原有国家发明专利的基础上,牵头起草冻干汤料块的行业标准。“年轻人讲究快节奏,喜欢方便食品;老年人因为牙齿问题,喜欢易嚼好咽的食品。”该公司总经理石聚领说。

  电商网站上,燕窝汤、蛋花汤、胡辣汤……冻干技术加码预制菜,“好想你”掘金新赛道,借力标准化助中式快餐走向世界。

  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客观要求,品牌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结合实施消费品“三品”提升工作,鼓励新兴产业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和标准建设。

  效益账,算的是“无边光影一时新”,用一招鲜吃遍天,换个思路“卖卖卖”。

  除法壮体量算好长远账

  2022年“稳市场主体”目标清晰——力争市场主体规模突破1000万户。全面考虑疫情和极端天气等不确定因素,这是一个“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的桃子”。

  根据目标制定策略,我省绘就“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成长路线图,将推动市场主体规范提升、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破除民间资金多但投资难、中小企业多但融资难“两多两难”问题的重要抓手,让市场主体整体有序拾级而上。

  个转企,转出小的活力。

  华隆餐饮在郑州市中原区林山寨街道率先完成“个转企”。说起“转”的感受,负责人崔洪民说,变化还是挺大的。“以前只能个人贷款,额度不会超过100万元,而现在转为企业后,一家银行就给了我们500万元的贷款额度。”

  和崔洪民一样的,还有河南609.5万户个体工商户。

  一直以来,个体工商户占据了河南市场主体绝大部分比重。想要进一步做大,又在经营规模、发票出具、信贷融资等方面受到制约。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宋殿宇说,我们正在强化与财政、税务、金融、统计等职能部门联动,协同做好“个转企”转前、转中、转后服务保障,帮助个体工商户完成从“千家万户”到“精兵强将”的蝶变。

  小升规,升成新的动能。

  规模升级、体量升级、能力升级,“小升规”是市场主体“过级通关”的关键一步。

  中实(洛阳)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以经营机械设备、耐磨材料的生产、销售为主,产值距离“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的门槛,只有一步之遥。中实法定代表人陈振勇说,成为规上工业企业后,将在土地、融资、政策等要素保障方面更有话语权,有利于将新材料的微创新再提升。

  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无论是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模式,还是新的平台机制等等,都会被小企业视为“掌中宝”。然而,这些“一招鲜”“一招先”的优势,必须通过规模化生产和系统升级固定下来,把“掌中宝”扩容为“聚宝盆”,从而实现企业内生力的不断“升级”。“组织形态越高级,应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就越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局局长郭瑞山说。

  规改股,改为大的样子。

  最近,万江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改了新名字“万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同日还举行新公司创立大会。这次整体变更,标志着该公司完成股改,进入上市筹备的实质性阶段。

  大有大的规矩,公司副董事长侯涛一口气说了好几项工作:引入战略投资、优化股权、债权结构、强化法人治理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有大的作为,规改后的万江新能源,将着重打造涵盖能源开发、智慧控制、装备制造、精细施工等领域的清洁能源上下游的新兴产业链。

  制定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计划,围绕区域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分层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我省力争每年新增股份制公司1000家,加速企业发展从“走楼梯”到“坐电梯”。

  股上市,上到好的平台。

  结对帮扶,真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双方共赢的事”。北京证券交易所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崭新的上市通道。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的“豫见北交所·强化资本极”辅导活动上,富耐克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拜师”宇通客车。

  从“小微”到“小巨人”,富耐克A股IPO已获受理,需要借力资本市场吸引人才,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赋能。“真帮忙,帮真忙。”宇通客车董事会秘书于莉说,我们不仅帮助富耐克上市,还要教会借力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上市公司总数突破2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突破500家,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突破1000家,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上市后备板、基金板、“专精特新”板挂牌企业突破2000家……河南推进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长远账,算的是“千树万树梨花开”,想要经济稳增长,市场主体先稳增。

  一头连着经济和发展,一头连着家庭和生计,市场主体是河南经济发展的底气、韧性所在。尽管市场主体遇到一些新情况、新困难,6月份我省实有市场主体数量884.6万户,同比增长8.2%,增速呈现止跌企稳迹象,说明政策效果开始显现,新生力量仍然生生不息。

  站在“两稳一保”的高度和大局,全省上下要悉心呵护市场主体,维护好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的环境、建立起稳定向好的预期。

  更大力度持续助企纾困。企业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要进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一企一策”,确保政策帮到点子上。

  更大力度扶持创新创造。企业对于市场需求反应灵敏,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促进科技与资本融合、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

  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企业需求就是政府服务方向,要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放权由下放向放开放活转变,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

  河南服务市场主体的氛围更浓、措施更实、效果更好,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枝繁叶茂”,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的人才不断集聚。

  留得青山常绿,坚信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