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宣讲 河南实践 中原新论

专家谈河南如何激发头雁企业强引领 提升产业集群新优势

时间:2022-07-29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群雁”高飞“头雁”领,一个头雁企业,能带动一个产业集群实现整体跃升。近期,《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印发,明确提出头雁企业培育目标和重点任务。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全省第五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上强调,支持现有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延链补链、做大做强,推动创新能力强、内生动力足的骨干企业、潜力企业成长为新的“链主”“头雁”,加快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链群互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本期邀请专家,围绕如何培育头雁企业,形成优质企业雁阵,构筑产业生态,发挥集群优势展开探讨,敬请关注!

  赵西三:“头雁”效应引领产业生态

  当前,区域产业竞争更多表现在产业生态的竞争,所谓产业生态指的是某个产业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形成的产业网络体系,集聚了支撑这个产业成长的创新、配套、服务、数据等全要素,体现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在产业生态构建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头雁+生态圈”成为区域产业发展新模式。河南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超百亿企业仅有53家,尤其缺乏平台型、生态型、赋能型企业集团,带动引领力不够,制约了产业生态的形成和优势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近年来,河南高度重视头雁企业培育,出台了头雁企业综合评价管理办法和培育方案,开展了年度头雁企业申报工作,形成了漯河食品、洛阳农机装备、许昌电力装备、长垣起重机等具有地标性的优势产业生态圈,以头雁企业引领的良好产业生态支撑该领域在技术创新、企业孵化和产品迭代上始终保持领先。面向未来,河南需要进一步发挥头雁企业引领作用,带动形成包括创新系统、配套系统、服务系统和数据系统的高品质产业生态圈,推动河南更多优势赛道、特色赛道、细分赛道进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高端、关键环。

  以头雁企业引领优化创新生态

  创新生态不优是产业生态构建的最大瓶颈,河南创新生态亟待优化提升,头雁企业在创新生态构建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一是支持头雁企业牵头设立创新联合体,鼓励头雁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研发,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参与联合创新活动,打造“头雁企业+中小微企业”创新生态网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二是支持头雁企业设立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工业设计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依托平台吸引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和人才,聚焦细分领域协同攻关“卡脖子”突出问题、“无人区”前沿技术,围绕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软件等环节,支持头雁企业牵头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协同实施“一条龙”应用计划,促进创新产品先试首用、迭代升级。三是鼓励头雁企业设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支持头雁企业链接全球全国高端创新要素,形成跨区域、跨领域、多主体协同的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揭榜挂帅、赛马制、首席科学家制等科研组织方式,支持头雁企业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展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协同研发,补齐一批技术短板,带动优势产业链整体升级。

  以头雁企业引领优化配套生态

  高效能的产业配套生态系统是沿海地区产业竞争力强的核心支撑,河南许多企业的核心配套都在沿海地区,配套半径大,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一是围绕头雁企业补链延链强链,以头雁企业吸引关键配套落地,推行产业链“双长制”,探索头雁企业产业链招商模式,明确产业链龙头企业清单、核心配套企业清单、关键技术产品攻关清单、域外头部企业清单、域外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清单、域外重点优势集群清单等,提升精准招商度,提高本地配套率,强化本地供应链竞争力。二是支持头雁的配套企业裂变,促进配套环节分离,鼓励头雁企业向配套企业延伸管理链、创新链、供应链,支持配套企业提高专业化、模块化配套能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头雁企业聚焦优势行业领域搭建数字化供应链平台,促进配套企业线上集聚、高效对接,构建大中小微企业融通联动的产业配套生态体系。三是引导头雁企业联合建立配套产业园,支持关键配套相似的头雁企业联合建立配套产业园,吸引域外配套企业落地,促进本地配套企业集聚,探索头雁企业与配套企业开展研发提前介入、协同研发、共享制造等新模式,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网络。

  以头雁企业引领优化服务生态

  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小、能级低是制约我省产业生态优化的瓶颈之一。近年来,我省部分头雁企业积极向研发设计、综合服务等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制造业服务化初见成效,应依托头雁企业加快构建制造服务业生态圈,提升河南制造附加值和价值链地位。一是支持头雁企业把研发设计、综合服务等生产性服务环节独立出来,搭建科创服务、工业设计、共享制造、智能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带动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能级,集聚高端服务要素,构建高品质服务生态圈,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定制化、平台化服务,带动中小企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二是引导头雁企业聚焦细分领域联合或独自设立投资基金、并购基金、风投基金等,支持头雁企业联合政府投资基金和专业创投机构设立特色优势产业子基金,聚焦细分产业赛道以“产业知识+产业资本”战略投资模式孵化新企业新业态,优化金融服务生态,投早投小投高投新,赋能产业链上的初创企业成长,形成“参天大树”与“灌木丛”共生发展格局。

  以头雁企业引领优化数字生态

  数字时代背景下产业发展呈现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智能主导的新趋势,产业数据的汇聚、分析、封装和复用能力成为区域产业生态的新构成要素,河南在产业数据上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差距。一是支持头雁企业牵头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繁荣平台应用生态,打造细分领域产业大脑,探索“产业大脑+智能工厂”模式,推广头雁企业带动的链式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推动重点行业数据采集、汇聚、沉淀和复用,支持头雁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行业知识模型,为行业创新发展赋能。二是鼓励头雁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搭建工业大数据平台,支持头雁企业带动优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加强合作,共建安全可信的工业数据空间,引导中小微企业上云上平台,提升深度用云用数能力,实现上中下游、产供销协同,支持头雁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精准匹配、可信交互的产业链协同平台,打造云上“虚拟”产业集群,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带动发展数据驱动的制造新模式新业态。支持头雁企业牵头建立产业数据价值评估机制、流通机制、应用体系与安全体系。(作者赵西三 单位:省社科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

  贺卫华:培育头雁企业 形成优质企业雁阵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产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头部企业的实力。当前,我省正处在“向着大而优、大而新、大而强和高又快、上台阶不断迈进”的关键期,锚定“两个确保”目标,培育和引进头部企业,打造头雁企业并形成优质企业雁阵,已经成为事关我省经济发展大局和能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成为关键环迈向中高端的重大问题。

  细化方案指标,强化培育头雁企业的针对性

  所谓头雁企业,就是指规模大、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具有较大带动能力和较好成长性的大企业或头部企业。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链群互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要把培育具有超强引领力的头雁企业放在首位。一是聚焦行业领先,培育和引进头部企业。瞄准行业一流和国际领先水平,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和“高精尖”项目、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等,迅速扩大我省龙头企业规模;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培育行动方案(2022—2025年)》,围绕“556”产业体系,制定出台百千亿企业“一企一策”培育方案,把我省现有骨干龙头企业潜力挖足、增量做大。二是制定评价指标,建立头雁企业培育库。科学制定不同行业头雁企业入库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指标择优选择入库培育企业;头雁企业培育库实行动态建库,滚动录入,形成培育梯次。重点支持入库企业围绕主业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前沿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核心竞争力。

  实施梯队协同,持续增强雁阵发展的竞争性

  如果说头雁企业是引领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超强动力,那么优质企业雁阵就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力。因此,在培育具有超强带动力头雁企业的同时,要实施梯度培育计划,积极推动“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动形成优质企业集群。一是加大研发投入,扩大强雁企业。所谓强雁企业,是指在企业规模、行业影响力和带动力等方面比不上头雁企业,但在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成长性等方面都较强的企业。如科技型企业中的小巨人企业、星指1000成分中的犀牛之星企业等。对此,应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研发投入强、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扩大我省强雁企业数量;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支持力度,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之尽快成长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制定强雁企业上市推进计划,并进行分类培育辅导,不断提升强雁企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二是整合优质资源,孵化雏雁企业。所谓雏雁企业是指具有较强盈利能力和较高成长性的中小型科技企业,雏雁企业是优质雁阵型企业的主体,要整合我省优质资源,加快孵化雏雁企业,推动优质企业形成雁阵。对此,应充分利用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体系、创新基地等,高水平建设具有开展基础前沿研究和原创性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创业孵化机构;引导头雁企业打造开放式“双创”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共享生产要素、提供资金人才支持等,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融通发展格局。

  夯实项目支撑,有效提升产业集群的成长性

  优化企业发展营商环境,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夯实企业项目支撑,打通产学研通道,抢占产业技术竞争制高点。一是围绕着重点,夯实企业项目支撑。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带动牵引力强、辐射面广,具有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特殊作用。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生命周期保障头雁企业引进项目尽快落地;围绕头雁企业精准招商、靶向招商,动态更新重点产业链图谱和招商路线图,加快补链、强链、延链,把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转化为形成优质企业雁阵的支撑点。二是深化创新点,助推企业产学研融通。推行“揭榜挂帅”制度,激励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转移体系,形成全链条创新服务生态体系;引导和支持以企业为主导、联合高校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带动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作者贺卫华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高亚宾:构建新雁阵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客车、智能手机、大型盾构机、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宇航服头盔面窗等一大批“河南制造”已经成为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亮丽名片,究其原因主要是拥有一批优秀的头雁企业。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规律表明,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龙头企业是实施主体,更是“头雁”。在数字经济时代,必须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头雁企业引领效应,带动中小企业群雁创新发展,形成基于数字化的新雁阵生态体系,才能有效提升集群新优势,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提供坚实支撑。

  强化头雁引领,提升龙头企业创新力影响力

  头雁企业作为产业的龙头,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核心位置,一个产业内头雁企业越多则产业越强。2021—2022年,河南省先后认定制造业头雁企业171家,2022年进入拟重点培育头雁企业名录116家,主要位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化工以及智能装备等产业领域。一是推动技术创新。创新是企业调结构的最大变量和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增量。充分发挥头雁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聚焦主业,专注创新和质量提升,重点围绕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卡脖子”领域,采取产学研联合攻关、建立全球化研发网络等方式,努力突破前沿引领技术,不断推动新产品迭代升级。二是推动标准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加快构建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核心的先进标准体系。支持头雁企业围绕战略性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标准研究,加快前瞻性、先导性关键技术标准布局,发展新业态新技术产业链标准,促进产业化推广。引导省内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未来技术标准化研究,为标准制定提供支撑。三是推动管理创新。把上市作为聚要素、优治理、塑品牌的重要途径,实施头雁企业上市行动,引导头雁企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推动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挂牌上市,运用资本力量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

  带动群雁高飞,提升全产业链带动力

  产业集群蕴含的竞争力主要是集合竞争力。世界各国产业集群发展实践表明,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中小企业一直发挥着主要作用,他们通过服务大企业或者聚焦某一领域深耕细作,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找准了自身定位,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一是加强“专精特新”群雁培育。厚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沃土,对推动土地、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向这些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发展潜力的初创型企业早发现、早培育,通过头雁企业持股、企业经营咨询、政府定向采购、基金扶持等多种方式,解决这些企业的发展难题。二是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纳入以头雁企业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导头雁企业向集群内中小企业开放场景应用、共享生产要素、搭建共性技术平台,支持相关服务型机构重点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创新等服务。支持头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与中小企业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更多细分产品领域形成在全球市场、技术等方面领先的单项冠军,培育一批行业“隐形冠军”。三是提升新兴产业集群雁阵规模和层次。2022年省政府首批认定了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1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紧抓“一带一路”深度发展和RCEP新机遇,鼓励产业内头雁企业“走出去”发展,实施兼并重组,鼓励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高端并购、强强联合,加速全球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层次。

  构建生态体系,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日本经济学家赤松最早提出雁阵理论,即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拥有的产业层次不同,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或地区会将低端产业转移至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或地区。比如,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国家及亚洲“四小龙”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墨西哥和部分东南亚国家,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移至东盟和印度。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深度应用,对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传统产业要素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使得产业链供应链能够突破传统雁阵的空间约束,逐渐形成数字化、全链条、本地化或就近区域化的新雁阵生态系统。一方面,完善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依托头雁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全面融入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以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驱动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构建新雁阵产业生态系统。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内企业数字化改造,通过数字化赋能,对产业链、价值链各环节进行解构与升级,共同抵御市场竞争风险。另一方面,营造充满活力的集群创新生态。产业集群离不开政府、机构、企业、民间组织等多主体的良性创新互动。以信用体系为基础,以上下游、左右岸互动联系为纽带,推动头雁企业、中小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各主体之间的创新竞争与合作,加快知识与技术交流,降低集群内企业创新成本;在集群内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发展风险投资、科技金融、智力服务等,激励企业创造新模式新产品新品牌,不断提升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作者高亚宾,系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