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宣讲 河南实践 出彩河南

郑州城市“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到2025年基本建成

时间:2023-03-02   来源:顶端新闻·河南商报

  到2025年,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7.2万张,养老护理型床位占比60%以上,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的养老服务格局……

  日前,《郑州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对外发布,并定下养老服务发展“小目标”。

  养老服务主要指标要进入省会城市先进行列

  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养老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态势更加巩固,结构合理、功能完备、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养老服务主要指标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先进行列,力争实现居家社区养老规范化、市场化,机构养老品质化、连锁化。

  具体来讲,到2025年,每个区县(市)至少建成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引进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品牌10个,培育本地品牌10个;养老护理型床位占比60%以上。城市“一刻钟”、农村“1000米”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郑州市养老服务主要发展指标。如,到2025年,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7.2万张;每个区县(市)至少有1所老年大学;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

  将实现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目标已定,如何实现?《规划》列出了“路线图”。

  在养老服务设施方面,《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郑州市新建住宅小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鼓励开发建设适老化户型;已建成住宅小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

  确保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已建成住宅、居住(小)区按标准由当地政府或社会力量通过新建、改造、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补齐养老服务设施。

  郑州不仅对居住环境有要求,未来还要推进城市适老化环境改造提升。如加大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公共交通工具等适老化改造力度,在机场、车站、码头、地铁等场所为老年人群体设置专席和绿色通道,全面发展适老型智能交通体系。

  在养老服务供给上,《规划》明确,要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养老机构提质发展。街道层面,推进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承接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和辖区内养老服务统筹指导功能。到2025年,实现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

  社区层面,推进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承接街道委托的居家巡探访、失能老年人帮扶、家庭照护培训等服务。到2025年,城市“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

  居家方面,提升家庭照护能力。制定完善支持子女赡养照顾老年人优惠政策,推动建立独生子女带薪护理假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技能培训,普及居家护理知识,增强家庭照护能力。

  “十四五”时期,郑州养老机构也将迎来新发展。

  《规划》提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社会养老服务力量融入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共享养老政策、共享养老资源,实现区域内养老服务一体化,逐步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的养老服务格局。

  建设郑州大都市区健康养老圈,打造康养医疗创新发展区和示范区

  养老服务发展离不开医疗、人才和产业支撑。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郑州市要提升医养服务能力,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

  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开办各类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到2025年前,每个区县(市)建有1所以上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

  人才方面,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建设一批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本土养老服务标准化专家和研究团队。强化对在职岗位的培训。此外,支持老年人投身社区老龄事业,出谋划策,发挥余热。

  产业方面,《规划》要求,激发银发经济活力,推动康养产业集聚创新发展。

  根据《规划》,郑州要发展康养服务业,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拓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型消费领域。

  同时,发展康养制造业。加大智能适老产品用品研发力度,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辅助性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的产品。鼓励企业设立线上线下融合、为老年人服务的专柜和体验店,满足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需求。培育一批生产老年用品、用具和提供老年服务的龙头企业。

  还要发展康养医疗业。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创新药、专利药研发,形成具有中原特色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郑州大都市区健康养老圈,打造康养医疗创新发展区和示范区,加快形成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康养医疗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