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宣讲 中心组学习 学习成果 心得体会

坚持“两个结合”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时间:2023-11-01   来源:《中心组学习动态》2023年第10期

开封市禹王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    张利民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新的文化自觉。“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我们党领导人民之所以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根本方法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历史传统不同、文化积淀不同、基本国情不同决定了道路的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我们不做数典忘祖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做妄自菲薄的文化虚无主义者,要在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明根基,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于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结合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我们有无比强大的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践行使命担当,迸发新的文化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能只看一时一刻,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处理好文化保护与传承、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让优秀的文化遗产融入新时代、焕发新生机。“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让创新不断激发文化生命力,充分认识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开拓发展思维“守正创新”、结合时代发展“推陈出新”、发散文化韵味“历久弥新”,以真理力量激活古老文明,以文化之火照亮复兴之路,以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让中华文明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持续奋发有为,奏响新的时代乐章。“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强国建设、立足于民族复兴,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系统阐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为我们在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我们要把当地传统文化和塑造文化品牌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推广“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本土文化,全力塑造和展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精心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活用书籍、用活网络,把党情国史、村情区史讲清读懂,走进乡村、走近基层、走入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用好村史馆、纪念馆、家风馆等丰富载体,在口口相传中挖掘资源禀赋,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风采。新征程中,我们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自觉当好民族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用心守住中华文化的根基,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