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宣讲 本网推荐 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时间:2024-01-15   来源:讲师团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此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一、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立足新的文化使命的宏伟目标,文化自信被赋予了更大意义和更高价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自觉擎起了在实践创新和历史进步中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推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和国家文化公园、编纂出版《复兴文库》等重大文化项目,使文化遗产得到极大保护、文化精髓得到极大彰显、文化传承发展得到极大推进、精神根基得到极大巩固,全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塑造了中国人民从容自信的心态,激发了华夏儿女昂扬向上的精神,文化自信日趋强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向自信自立自强,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夯实了根基。

  坚定文化自信,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是要进一步全面展现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辉煌图景,实证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就是要进一步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走属于中国自己的路;就是要进一步阐释好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是要进一步立足历史和实践,善于总结中国经验、升华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自立自强;就是要进一步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实现人民精神生活上的“共同富裕”,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之中。

  二、秉持开放包容,融通中外、贯通古今,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每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是民族血脉和精神的象征,都值得被尊重。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新的文化使命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需要在交流互鉴、共同繁荣中实现,任何妄图阻止文明交流的行为都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压。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一脉相承,气象万千、影响深远,这深深得益于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襟。它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在兼收并蓄中形成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正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各族人民在经济、文化、情感上相互依赖,共同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最终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无论是本土宗教抑或是外来宗教,它们都有机地嵌入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形成各宗教多元并存、和睦相处的良好局面;决定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拥有纳新接远的气度,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古代丝绸之路和当今“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最好的注脚。

  秉持开放包容,担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是要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学习、吸纳、内化过程中打破束缚,实现思想解放,汇聚实现中华文明发展的多元力量;就是要融通中外、贯通古今,努力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以实际行动形成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具有标志性的文化成果,以期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就是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以创新的方式方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三、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成果

  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新的文化使命”重大命题的提出,是中华文脉传承发展长远谋划与当代考量使然,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过程,就是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的过程,需要注重守正与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正”即为“正道”之意,引申为道理、方向、道路、性质、立场之正,它所体现的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守正”就是因为正确而坚守,坚守真理、坚守正道;“创”即为“创新”之意,引申为在认识、实践等方面干新事、说新话,它所体现的是强烈的目的性,“创新”就是勇于探索、开辟新境,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守正创新体现了继承性与发展性、原则性与创造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对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中的守正创新来说,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在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展现新作为。

  坚持守正创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是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充分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就是要坚持与时俱进,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努力开辟中华文明发展新境界;就是要坚持“两个结合”,“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要学习领会“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果是互相成就。特别要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把握文化建设规律。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奋发有为、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作者:王承哲  省社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