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宣讲 本网推荐 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

廪实:在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中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时间:2024-01-15   来源:讲师团

  先进的思想总是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清醒勇毅的历史自觉、深沉坚定的文化自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旗帜引领——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七个着力”的重要指示,明确指出要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生命线,是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含糊、丝毫动摇。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党领导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中,对“宣传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指出“任何出版物,无论是中央的或地方的,都不得刊登违背党的原则、政策和决议的文章”,将宣传工作纳入党的重要议程中。该时期,党的宣传工作具有鲜明的斗争性、引导性等特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不断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于195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对党的宣传工作作出明确的制度安排。该时期,党的宣传工作具有整体性、规律性和体制性等特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组织领导下步入专业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建设轨道。该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正式确立了一系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方式等内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

  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在各个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心闪耀——擘画文化建设奋斗图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准确把握世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内社会思想观念变化的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宣传思想文化主题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考察各种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并提出具体要求,多次在国际场合阐明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立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始终将文化建设置于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时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将其贯彻落实到文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其一,坚持“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其二,树立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其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这是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的根本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保障。其四,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其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使其落地生根,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中华文明延续着国家、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也需要与时俱进。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在守正创新中形成了中华文化新气象、激发了中华文明新活力。

  薪火相传——践行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既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坚定文化自信,要树立大历史观,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载着我们党的光辉记忆,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代表着时代前进的方向,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我们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秉承开放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开放包容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其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二,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研究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想,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体会中华文化魅力。其三,推进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赓续红色文化血脉。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将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执笔人: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楚向红 赵志阳)